在陸希傑充滿個人風格,極具視覺表現的設計語彙中,其實潛藏了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秩序,從他的作品傳達出,設計美學與科學邏輯並存的空間張力。
大英百科全書對「Architecture(建築)」的解釋是:「融合藝術與科技,用以滿足人類實用需求和表現出一種美的形體。」
「陸希傑」,一個在台灣學建築設計,或對建築設計有興趣的人所熟悉的名字。他的設計原創思考模式,其實從小時候喜歡玩摺紙開始,就已潛然蘊化成形。高中時期的他原本打算依照家人的期盼念醫科,但後來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是畫畫,於是決定轉換組別,並以第一志願考上東海大學建築系。
設計師的一天11:00 ● 進公司後,會與負責不同案子的同事,一起討論設計內容。
14:00 ● 跟業主進行面對面溝通,討論設計概念與圖面。
15:00 ●畫圖做設計。辦公室內有許多設計相關國內外各種書籍,成為辦公室所有同事找尋靈感的資料庫。
移動視差 打破思考界線
隨後他進入AA這所百年建築學院,與Zaha Hadid、Rem Koolhaas等許多知名建築師同為校友,並成為第一個從AA畢業的台灣人。這一趟學習過程,累積了他打破既定思考模式的基礎,期間也曾參加workshop到莫斯科與當地學生一起做題目,讓他發現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會產生各有其獨到性的見解,讓他了解可以用不同角度去思考看待這個世界。
就像回國後,收錄他在學生時代的作業,所著《鍛造視差》一書中所提,從不同時間點、空間角度去看待事物,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陸希傑認為,做設計就像打鐵的過程一般,一敲一打會慢慢鍛造出視差的結果。
陸希傑認為每個設計都是一個探險的過程,他邀請業主一起參與這趟冒險,一起從中尋找定義符合真實關係的使用邏輯。
藝術服務業:設計
回國後,他陸續以旅人驛(台北國際建築設計競圖並列首獎,1995)、國聯飯店(入選「DESIGN
HOTELS」國際設計飯店,2001)、竇騰璜及張李玉菁台中Tiger City概念店(獲2005年日本JCD設計大賞銀牌獎)、Aesop專櫃設計(台北微風店獲國際室內設計聯盟IFI2007設計金獎)、私人住宅(台北蔡宅獲得TID住宅空間金獎、新竹陳宅入圍TID住宅空間獎,2007)等作品得到不少獎項肯定。
累積這幾年的心得,他說,做設計就像是胚胎成形的過程,業主就像是母體一般,是孕育設計的重要關鍵,從業主的需求去發展設計,而設計師則是依照條件去提供養分,幫助胚胎成形。
當然商業與理想總是會有矛盾之處,如何平衡瘋狂想法與實際面,陸希傑提到,設計本身是一門藝術也是服務業,首先要了解業主本身的角色,設計本質真正要得到的是什麼?商業空間的目標就是要能提高收益,住宅當然是以讓住者舒適為前提。最好能引導業主自己想設計,然後順其自然地與設計師的想法結合,也許就能權衡兩者關係,過程中可以提出觀念給業主,也能試著把業
主給的限制,當成有利、正面的設計條件,就有機會發揮設計品質,做出有啟發性的設計。
陸希傑目前的作品,除了以家具、餐瓷、室內設計為主外,未來也會朝向建築案發展,他希望從各種不同尺度中,拿捏出不同空間感的影響力,持續開展「不可能系統」中,放大空間的「可能性」。
透過紙的意象,串連起空間動線邏輯,也創造出視覺美形。
在有限的專櫃中創造空間的層次感。在施作上採用工地圍籬常見的浪板,配合特製規格的沖孔加工材料貫穿與詮釋空間,從牆面延伸至天花板,透過封閉的形式操作,以圓弧狀的折角串連著,同時呼應了多角形量體的試衣空間,並利用玻璃鏡面牆來折射周圍的金屬材料,不同的折面也反應出不同的空間畫面。
從灰冷質感的鍍鋅鐵板和鏡面不鏽鋼材料,強調整體一致的空間調性,工業材料後製加工,更能展現現代前衛與時尚的品牌精神。
DesignerData 陸希傑
現任:CJ STUDIO 主持人
設計理念:整合建築或室內
空間的各種條件,經過分析
與再發現,轉化出全新的思考邏輯與設計新意。
公司名稱⊿CJ STUDIO陸希傑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電子信箱⊿cj@shi-chieh-lu.com
網址⊿www.shi-chieh-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