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

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

登入 / 註冊

會員登入

網友 / 設計師註冊

首頁 > 找文章 > 生活達人|居家理財 > 【太平洋專欄】低總價宅沒告訴你的事

【太平洋專欄】低總價宅沒告訴你的事

圖、文_太平洋房屋

自從奢侈稅上路後,投資客短期轉手交易賺取差價的利潤被壓縮,市場回歸自住為主,但都會地區精華土地稀少,取得不易,在成本高漲、資金又多的時代,難見房價大規模崩盤的情況,但初出社會不久的首購族口袋深度有限,在一定的自備款框架下,標榜著低總價的物件就成為了年輕人的買房首選。

但低總價的房子往往隱藏著幾點迷思,第一個最容易被購屋族忽略的就是「低總價不等於低單價」,尤其在蛋黃區最常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大面積的土地整合困難,建商只能推出小套房產品,用低總價的方式吸引客戶,像是台北市中山區一帶最多,換算下來其實單價都頗高,一坪甚至都要 80 ~ 90 萬元,堪稱豪宅價格了。

當房價沒有調降的情況下,低總價即意味著購屋者的「坪數縮小」了,原本一千萬能買到 20 坪的兩房產品,現在只能買到一房一廳的小套房,而且這種小坪數的低總價宅通常「公設比都偏高」,本來坪數就不大了,扣掉四成(甚至五成)以上的公設面積,能使用的室內空間更小,若是因為結婚才要成家的首購族,就應該把錢花在刀口上,把購屋範圍向外延伸,用距離換取空間,才符合未來五到十年的生涯規劃。

另外,低總價宅因為資金門檻低,不只是首購族喜歡,也是投資客最愛的產品,把房價墊高了不說,作為長期投資出租也可能造成「管理上的不易」,想想看當大樓裡有一半以上的住戶都是房客,來來去去看到的都是不同面孔,出入複雜,安全管理有疑慮,還要時不時忍受新鄰居搬家的噪音,居住品質會好到哪裡。

所以提醒自住需求的購屋者,在選擇低總價宅的時候,別陷入了「低單價」的迷思,也要注意是否有「坪數小」及「公設比高」的情形,最好也問問門口的保全、管理員或上網看看社區的出租情形,避免買了入住後才發現有「管理不佳」的問題。

自從奢侈稅上路後,投資客短期轉手交易賺取差價的利潤

請先登入系統,才可以留言喔。
0筆留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