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屋即將翻新,你心中理想的家會是什麼模樣?這間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老宅,由屋主一人獨居。為了解決原有空間中動線紊亂、收納不足與採光不佳的問題,設計師先將整室拆除,並重新梳理空間架構,再從日劇《昨日的美食》中汲取靈感,打造開放式廚房與溫潤療癒的生活氛圍。現在就一起走進這座猶如日劇場景般的小宅,感受理想生活的模樣吧!
1.玄關、客廳、餐廚:
原本的公領域因小閣樓的存在,空間感沉重壓迫,採光也不理想,因此公領域規劃的首要任務,就是將上方小平台向後退,並將通往平台的樓梯改至廚房後方,讓渡出更寬敞的空間感。
屋主重視飲食健康,喜歡親自下廚,因此特別以日劇中常見的開放式廚房為靈感,規劃出輕盈又實用的料理空間。一字型烹飪檯面對外窗配置,不僅保留良好採光,也讓下廚時光更顯從容愜意;另一側牆面則鋪設整面洞洞板,靈活收納各式廚具與料理道具,在秩序中流露出一份隨性與溫度。
客廳設計跳脫傳統配置,以一張訂製的雙面收納辦公桌為核心,巧妙整合工作與生活的多重需求。不僅為屋主打造出專屬的辦公與手作空間,當親友來訪時,亦能搖身一變成為溫馨的餐桌,讓小宅保有轉換機能的彈性。
2.夾層:
原本因設計不良而長期閒置的夾層空間,經重新拆除與規劃後,搖身一變為靜謐的書齋。平台周圍由鐵件與木質背板框定界線,鏤空設計搭配上向外延展的桌面,讓屋主能將腳垂落,悠閒的閱讀、品茗,親友來訪還能化身臨時客房使用。
3.主臥室:
主臥與公領域之間,以一扇日系復古風格的玻璃拉門作為分界,不僅維持空間穿透感,也兼顧生活情境的轉換。設計上同步拆除原窗邊的玻璃隔間,讓自然光得以自由灑落於室內,兼具明亮採光與寢臥區的私密性,在通透與安定之間取得恰到好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