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當年裝修起家厝的美好記憶,再次買房裝修,屋主選擇再次與瓦匠牽起緣分。此次裝修對家的需求不再只是「好住」,更希望空間能貼合日常的美學感受,與一家人的情感與步調緊密對話。設計團隊先於客變階段進行格局微調,並以靜奢美學(Quiet luxury)為基調,結合細緻工藝與結構整合,重新詮釋家的可能性。從勾勒生活的基本輪廓,走向質感生活的深化堆疊,而這個作品也在2025獲得羅馬設計獎 銀獎肯定!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由瓦匠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陳立騏總監精心打造的空間,感受這段美好生活的進化旅程吧!
相較於第一次買房裝修時對家的期待,這一次屋主對新家有了更深層的想像與渴望。在過往合作所累積的默契與信任之下,他們再次邀請瓦匠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執筆規劃。40坪空間以簡約輕奢為主軸,陳立騏總監巧妙運用材質與色彩,在玄關鋪設大理石紋大板磚,入門即傳遞低調奢華的第一印象。相較天然石材,大板磚更輕薄不僅有效減輕建築承重,更釋放出更多可用空間,使玄關廊道更寬敞大器。地坪則採用仿水磨石質感的六角磚,讓視覺語言在低調內斂中保有豐富變化。瓦匠對細節工藝的講究更是關鍵亮點,板材、磁磚間銜接精準,體現設計與施工的高標準,讓美學與舒適度同步升級,為空間品質注入細膩底蘊。
同樣的設計語彙也延伸至公領域,大板磚電視牆搭配局部嵌飾銅板與鍍鈦金屬元素,在素雅基底中增添細膩光澤,形塑空間整體感與質感層次,恰到好處的演繹專屬於家的輕奢風範。
在此次合作的前期溝通中,屋主夫妻便提出希望公領域能採開放式設計的構想,由於本案為半毛胚屋況,提供了更大的格局彈性。設計師遂於客變階段悉心調整布局,將原先封閉的獨立廚房轉化為通透敞朗的開放式空間,奠定寬闊明亮基調,並依據屋主生活習慣細緻微調機能配置,雙一字型廚具設計結合事前預留的冰箱位置,勾勒出流暢的動線脈絡,賦予廚房、餐廳與客廳間自然延展的互動關係,讓料理的過程更為從容舒適,也增添日常的儀式感。而原結構中壓低天花的大樑,則巧妙以灰鏡與弧形造型修飾,透過反射延展屋高,不僅化解侷限感受,更為空間增添一抹細緻而精緻的視覺美感。
而客廳空間擁有寬敞的尺度,氛圍大器通透,卻也使沙發與電視牆之間的距離略顯疏遠。若將沙發前移,因缺乏背後支撐,則容易產生滑動現象,不僅影響乘坐時的穩定與舒適,也使整體空間少了一份重心與安定感。設計團隊審慎評估沙發最理想的擺放位置後,將後方地坪局部抬高,巧妙規劃出一間小和室,既解決了沙發缺乏背靠的問題,也為空間引入一方可供孩子閱讀、遊戲與休憩的多功能區域。同時考量到大門與對外窗對向所產生的穿堂煞風水疑慮,順勢於和室一側設置書牆,不僅成為視線上的柔性屏障,有效化解動線穿透的不安定感,更賦予空間實用的收納與展示機能,在美感與風水之間取得恰如其分的平衡。
不喜歡開窗通風,卻又希望維持良好空氣對流,該怎麼辦?若採用全熱交換系統,恐將壓縮天花板高度,影響居住舒適度。陳總監改以體積僅為全熱交換系統三分之一的新風系統取代,成功保留275公分的室內淨高,同時降低運轉噪音,實現不壓縮高度又能維持清新空氣的理想平衡。新風系統的進出風口則巧妙設置於架高木地板區域的天花上,小巧體積減少對空間美感的干擾,處處都能看出瓦匠在設計上的細膩與巧思。
主臥床頭牆延續公領域的材質語彙,強化整體設計一致性,並形塑空間美學的延伸。以美耐板、鍍鈦銅板與繃布異材質拼接,透過色彩的層層遞進,展現異中求同的設計巧思,勾勒出低調內斂而層次分明的質感,簡約中蘊含奢雅氣息,舉手投足之間皆流露優雅韻味。
收納與梳妝機能巧妙安排於床尾樑下,採用與牆面相近的輕淺色彩柔和櫃體存在感,整體視覺更加和諧,簡約的造型設計,也襯托出床頭牆面的豐富畫面,收納與梳妝功能兼具,實用與美感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