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承載了記憶與情感,多投資點費用將老屋從裡到外翻新,可以讓老屋在陪伴人生更長的路。陪伴一家五口超過四十年的老透天別墅,承載著滿滿的溫暖與回憶,卻同時也存在漏水、壁癌等疑慮,格局與機能更是與當下的生活需求不符。面對充滿回憶的老空間,三姐妹決定以翻新取代重建, 並邀請擅長老屋翻新的成境設計,從基礎工程開始,到增設陽台與居家風格,讓年邁老屋徹底蛻變,顛覆老屋翻新的極限,再次成為陪伴人生下一段旅程的堅實依靠。
建築一樓的騎樓以車庫定調,設計師透過抿石子鋪陳牆面,引入台灣復古意象,當日光灑落,淋漓光影效果自由變化,讓居家門面顯得更活潑清新。進入公領域純白與灰所建構的空間映入眼簾,客廳電視牆的挑空以長虹玻璃覆蓋,透光不透影的特性,讓光影走入室。電視主牆以大面積灰色塊面凸顯電視,結合下方懸浮木質收納櫃,既減輕量體,也提供實用收納機能。原餐廚空間封閉,選擇將隔間展開,讓空間感變開闊,廚為廚房以 L 型檯面展開佈局,中央擺放木質餐桌,搭配精緻燈具,營造出專屬的用餐儀式感。寬敞的廊道設計,讓多人同時下廚也依然游刃有餘,不必擔心動線擁擠,讓烹飪時光更從容。
重新調整後的階梯,揮別以往的昏暗壓迫,溫潤的木質踏板替空間注入自然氣息,搭配與牆面齊平的隱藏式扶手,不僅提升了安全性,也讓線條更加簡潔俐落。日常時光裡,梯間更成為屋主與愛貓共享的秘密遊樂場。主臥室延續木質與灰色調的基礎,營造出簡約靜謐的氛圍。設計上將床頭牆微微前移,巧妙在後方樑下嵌入灰色系統櫃,兼顧美感與收納機能。比較特別的是,設計師於主臥內增設一座陽台,透過引光手法引入自然光,紗簾將光線過濾為柔和光影,增添空間韻律。同時再於窗邊擺放一張白色休閒椅,創造一個閱讀與沉思的小角落,給予屋主片刻的靜謐時光。其餘臥室則延伸出各自的設計語彙,讓每位家人都能擁有專屬空間,回到家後自在享受獨處的 me time,而適度留白的設計,也讓三姊妹能用生活的軌跡慢慢妝點,猶如一場互動藝術展。衛浴空間以灰色基底襯托木質點綴,在沉靜與溫暖之間取得平衡,讓每日的疲憊都能在此徹底釋放與洗滌。
一般人對透天別墅的翻新與改造,往往停留在基礎工程處理與室內美學重塑。而成境設計選擇突破框架,直接從建築本體著手改造。設計團隊在嚴謹評估結構與承重的前提下,於建築側牆開窗,從根本解決光線不足的問題。再於主臥位置增設陽台,引入更多自然光與室外的綠意,讓四季光影被帶進生活中,化為一幕幕隨季節流轉的沉浸式劇場,讓居住者能在日常裡真切感受到時間與自然的律動。更將這棟60坪老透天,原始格局零碎、長型屋所帶來的採光限制從根本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