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
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這間 30 坪老宅,承載著歲月留下的樑柱明顯、天花板壓迫與水電管線老舊等沉重問題,成為翻新的首要挑戰!宇甄設計團隊首先拆除原有老舊裝修,不做全包覆式平釘天花板爭取屋高;原本突兀的大樑藉由弧形設計修飾,並在天花板增加間接照明模糊樑柱之間的界線,一舉爭取到視覺上的開闊感,徹底擺脫老屋的壓迫感。除了將老舊的水電管線全面翻新外,更加裝全熱交換與全屋除濕系統,將原本屋況不佳的老屋調整好體質,再進行下一步的裝修工程。
這間位於新北市精華地區的 35 坪的新成屋,在裝修上不僅需要考量一家五口來規劃廳房,更透引入光影、優化動線與風格刻畫,構築了一個充滿光影、流動與溫暖的現代混搭風格居所。設計的核心概念並非僅是功能的堆疊,而是以「漫、沐、韻」三字為引,讓家成為一首緩緩流淌的旋律;為了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有偶設計團隊對空間做細膩劃分,規劃出舒適的四房兩廳兩衛。因人口數多因此需要較多儲藏空間,透過分區規劃與櫃體雙面應用做到收納最大化,同時考量到家中幼兒,再轉角都做了圓弧倒角設計升級居家安全,體現了空間效率與現代家庭所嚮往的自在感與安定感。
這間25坪侘寂風住宅,是一對屋主為自己打造的靜謐居所。從玄關開始,動線以弧形牆面引導視覺前進,壁面結合間接光帶,讓照明如呼吸般自然。低彩度灰調鋪陳全室,搭配細緻礦物塗料的質感,讓每道牆面都帶著細微的光澤變化。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家」的定義不再侷限於單純的居所,而是提升到能沉澱心靈、獲得療癒體驗的靜謐場域。面對這間新成屋初始動線上的限制,設計師以心靈層次的需求為出發點,透過整合式設計手法進行全面優化。從精緻的燈飾點綴、流暢的動線引導,到異材質與弧形線條的巧妙運用,都服務於屋主對內斂且富有深度美學的追求。此案的卓越設計不僅將 26 坪空間妥善分配坪數,規劃出均衡的兩房兩廳兩衛格局,成功實現了屋主夢想中的靈魂棲息地,讓居住者能在此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榮獲2025韓國 K-Design大獎的肯定,證明台灣設計理念與美學價值已達到國際級水準。
你絕對很難想像,這間位於台北市民生社區充滿時尚活力與機能點滿的 33 坪空間,是由高齡五十年的陳舊老屋改造而成!一進門便以藍色拼花六角磚迎接返家腳步,營造日式「結界」感,將戶外塵囂隔絕於門外。鞋櫃與污衣櫃以留白與原木為基調,讓收納融於空間,延續日式重視「秩序與安定感」的玄關文化。鞋櫃旁刻意保留一小片平台,可置放鑰匙、香氛或一盆苔蘚盆栽,儀式感十足,也讓回家的瞬間成為片刻心靈沉澱。
這間 22 坪樓中樓是由下層 15 坪、上層 7 坪的雙層空間組成,跳脫傳統對於複層小套房的空間詮釋,以屋主的空中瑜伽興趣為設計核心,將原本制式的客廳空間,利用樓中樓挑高優勢創造一個能自在享受瑜伽運動的生活舞台。整體氛圍透過自由曲線、淺木與粉膚色的相互搭配,輔以玫瑰金屬與燈帶照明,營造出整體優雅從容的生活步調,此空間不僅是一個居所,更是一場身體與感官的對話的身心靈休憩所。
這間 38 坪的簡約風格宅邸,以開放式設計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採光,透過淺色木質地坪與純白色系,營造出溫暖而明亮的居家氛圍。玄關處巧妙地以懸空木作櫃體延伸入室,柔順地引導視線。公領域幾乎無設限,讓日光、空氣和對話得以暢行無阻;設計上結合極簡主義與趣味性,L 型沙發的擺放讓視野寬敞,而造型獨特的電視牆櫃則利用線條與柔和的間接光源,賦予簡約立面豐富的層次感。緊鄰的開放式書房則以黑色格線內嵌線性照明,與廊道上的骨牌式展示收納牆形成深邃的視覺景深,不僅放大了公領域的空間感,也確立了家中的時尚表情。
這間高齡 50 年的台式傳統老屋雖然屋況不佳、也帶著長型屋昏暗狹窄的樣貌,但卻有著新成屋沒有的空間優勢,以及獨特的風格韻味。設計團隊將 28 坪長型老屋大幅改造,優化基礎工程並重塑格局外,在風格上以馬賽克磁磚、暖色木質與拱門設計對台式老屋風格做了新的註解,保留自然質樸的韻味,但設計上卻與現代住宅接軌,讓這戶老宅重獲新生,靜靜地陪伴屋主夫妻度過未來每一個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