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購入位於高雄市的複層居宅,原本為中古屋,裝修風格不符合屋主喜好,故委託專業設計,將既有風格去除,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經過深入的溝通討論後,設計師發揮複層建築的優勢,將公、私領域分層規劃,賦予不同樓層不同的功能,以屋主喜愛的霧灰色調為基底,運用黑色元素勾勒出深邃輪廓,展現穩重與安定的氛圍,同時利用多元材質拼接、優化採光、色彩搭配等,實現屋主心中現代又靜謐的理想居所。
「設計,源於一顆炙熱的心。」對於空間設計師來說,辦公空間是最能詮釋自我對於裝潢設計的途徑。以 50 坪複層建築作為工作基地,門廳玻璃帷幕彰顯複層空間的寬敞感,打造出如同精品櫥窗、能一眼洞察內部裝潢與軟裝佈置品味。以沈穩的黑灰色調為主,一樓入門規劃造型沙發與別緻的會客區,沈穩的木地板已無接縫方式結合大理石磁磚;圓形拼接地板呼應挑高天花的設計,彰顯時尚大器風範;帶著手刷粗獷的白色電視牆延伸至通往二樓階梯,明確界定出室內路徑。
這間位於台北市的老透天是台灣傳統建築中常見的連動設計,左右住宅相鄰加上狹長型老屋格局,光線都被阻絕在外、造成室內走到哪裡都很昏暗。為了扭轉複層建築採光上的劣勢,均漢設計變更樓梯位置,將三樓梯間開口移動至露台採光面旁,利用梯間錯開的格局並搭配玻璃扶手,讓照射進來的光線能後達到最有效率的運用,也開啟天井將光線由上方引入,原本昏暗的狹長老屋彷彿開啟大光圈,化為沐浴著和煦日光極簡北歐風格宅。
為改善複層建築的採光問題,設計師剔除不必要隔間,一樓客廳雙面開窗配置透光簾,延伸開放式廚房則改為百葉窗設計調節光線。樓梯扶手採用玻璃帷幕,二樓起居空間與臥房皆設計大面活動窗;臥室三組白色白葉窗敞開,優化了水平採光與垂直通透感。
感情好的手足長大後想要住得近又想保有個人家庭生活,透過自地自建複層建築的方式完成兩人的夢想,從建築外觀、格局、管線與建材100%客製化,打造屋主心目中的理想好宅。溫故知新創造師林峰安將62坪毛胚屋的格局及空間重新配置、巧妙將屋主喜愛的大理石融入於各空間中,結合木材質的溫潤感與鍍鈦金屬點綴,整體在虛與實的設計變換中,散發出一股輕奢華的飯店質感。
復古磨石建築外觀的複層建築外圍繞著大型落地植物,一樓落地玻璃透著下午三點的陽光,推開一扇以鐵件和舊木料打造的雙開大門,迎來的是混合著選物店氣質的辦公空間。
年邁老屋超過 60 年歲月的摧殘,內部管線外露、牆面磁磚斑駁之外,舊式隔間影響動線與採光,更造成空間諸多浪費。設計團隊首先重新建立房屋結構,天花板原木橫樑與鏽蝕的柱體全數拆除改為鋼材,基底結構的鋼材也都噴上防鏽漆,讓結構更為耐用;地板重新灌漿並鋪貼海島型木地板增加防潮與耐用性。
80 坪大的透天別墅有著挑高的一樓以及絕佳的室內採光,明代空間設計順應空間優勢,運用大兩的木質元素將冰冷的水泥大樓幻化成輕鬆自在的度假木屋;分層設計在室內規畫出空間感絕佳的客廳休憩、陽光臥榻、溫馨和室以及舒適的五間臥室,將這棟複層建築規劃成一家四口的休閒風格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