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坪錯層小宅的屋主從事法律相關行業,平時工作忙碌的他,假日喜歡到不厭亭跑山,回到家也希望能夠擁有美好的山林景緻,因而設計師以現代風手法重新詮釋自然元素的親切,打破制式的格局動線與機能規劃,為單身男主人量身訂製既開放又充滿性格的生活場域。
16坪的休閒風住宅, 屋主是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設定了十年的使用期限,希望孩子們在上國中前這十年的童年精華歲月,能在此生活空間裡快樂成長,因此刪減了一些非必要的機能,並挹注充裕的收納機能,將空間使用拓展至極大化,讓孩子可隨時奔跑、遊戲,達到自我教育的目標,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想到那些我們一起旅行的日子。」疫情期間,不再能想出國就出國,也又不能到處走透透玩樂去,「回家」成為我們每日最主要的行程,突然好想念那些出國的日子,最期待無非就是飛行到另一個城市時,入住高質感飯店的時刻,早晨睡到自然醒,享受自己就是世界中心的感受,是旅途中最放鬆完美時刻。
這間位於巷弄內的老屋,伴隨一家人成長 40 年,不僅是屋主的起家厝,新婚的大兒子也選擇繼續在此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但因為房子老了,問題也多了,漏水、壁癌日漸嚴重,加上考慮以後未來三代同堂的生活,需要更符合生活機能的空間,因此太硯設計針對老屋問題重新調整,並賦予切合需求的設計。
「以前你用一生陪伴我,現在換我陪伴你走過後半人生。」若是家中有養寵物的人,就一定對這句話感同身受,在城市中要找到一個讓寵物自在生活的環境不容易,因此屋主造下定決心,要重新改造家中的環境。
常居米蘭的設計師姐姐與身為醫師的弟弟,共同居住於這間 57 坪的質感大宅,空間沒有設定主要使用者,反而是保持互通有無又各自獨立的格局規劃,讓生活作息不同的姊弟倆,可以在城市鬧區的大樓裡,找到彼此最舒適的相處狀態。
位於小巷內的 40 年老屋,由於和鄰屋的棟距過近,加上前院雨遮為石棉瓦材質,因而導致室內採光不足、通風不佳,甚至還有嚴重的漏水與壁癌。設計師重新以黑白灰等低彩度色彩為空間主軸,從裡到外格局重整、老屋翻新,細膩繪製出未來三代同堂的融洽景象。
天、地、壁囊括了室內設計最重要的三大部分,而現在牆面設計更是在居家佈置中越來越獲得人們的重視。有時只要透過幾幅掛畫、換個牆面顏色就能讓平淡樸素的空間展露想呈現的個性與樣貌。這次就由太硯設計利用住宅與商業空間的實例來告訴我們如何用4招讓牆面煥然一新,而且還能兼顧收納、實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