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擁擠窄小,收納不足或陰暗的生活空間,心情是否越來越不美麗了!在下定決心好好讓住家空間改頭換面之時,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呢?是否其待整修之後的空間,能帶給全家人一個嶄新的美好生活。此次設計家七月份特別企劃,要讓人氣設計師告訴你,進行居家空間的大改造的要點與規劃秘訣!透過 Before & After 前後對比,呈現設計師將房屋徹底改造的嶄新規劃!
同在科技業的頂客族夫妻,很享受兩人世界,但在家也要忙著工作幾乎是常態,他們從家族中傳承這間超過30年的舊屋,正是看中它的雙面採光、屋高充足而且有四大房。一般人口簡單的家庭,大都不需太多房間,但屋主夫妻需要各自互不干擾的書房,整修時並未更動格局,除了主臥及保留給長輩的多功能孝親房,兩間獨立又符合各自需求的書房,就是老屋翻修後最大的特色。
英國極簡主義大師約翰.鮑森曾說過,「越簡單,越能看出事物本身的面相。」去除過多繁瑣的裝飾語彙,讓生活回歸純樸,反而更能體會到生命真實的美好。葉佳奇設計師這次面對擁有 40 年屋齡的老屋,他會如何靈活運用天然木皮、石材、灰鏡、海島型木地板等材質的交疊,為嚮往回歸質樸純粹空間的屋主夫妻,打造出擁有二房二廳的飯店式居宅。
室內設計師 Leanne Ford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南部的匹茲堡,並非室內設計科班出身的她,之前是位往返紐約、洛杉磯的創意指導、造型師。幾年前,Leanne 回到家鄉匹茲堡買了一座1907年歷史悠久的老校舍,成功翻新變為自用住宅。這間校舍不但老舊,且並非傳統住宅格局,因而獲得了全國的關注,也開啟了她的室內設計師職涯。
50 坪混搭風商業空間為老屋翻修案例,保留了大樑表面粗曠的質感,壁面以水泥紅磚牆仿古設計呈現出老店歷史,在復古味中混搭了植栽綠意與工業感吊燈,帶出現代時髦風格,同時展現老店新裝的活力感。大門不規劃在正面,特殊斜角的入門位置,揭開了入店客人的好奇心;映入眼簾的仿舊水泥紅磚牆定調設計主題,工業風格吊燈、
隨著時代的演進,一棟棟大樓高聳豎起,曾幾何時舊時代的土地、房子、技藝漸漸被人們遺忘,在本集節目中,主持人以柔偶然翻閱到一本關於近百年老屋的「修繕寶典」,對於記載內容充滿興趣的她,決定出發前往嘉義朴子,尋找傳說中寶典的主人。
此空間設計的背後來自一段傳承的故事,20多年前是屋主爸爸委託設計師爸爸所設計的空間,20年後的老屋翻修工程,則由設計師兒子Isaac接手操刀。為了打造出屋主對品味的要求,藉由新古典的風格外衣,傳遞出低調奢華的獨特性,讓我們一同來瞧瞧!寬敞的65坪空間裡,擁有絕佳的採光優勢,可利用空間的完整性也較高,
不論資金多寡,居家裝修似乎總會遇到預算分配的問題,尤其老屋翻修的狀況多、變化大,預算又該如何規劃才恰當?明代設計建議,設計的首要重點在於基礎工程,應佔總預算的 65% ~ 75%,內容包含水電管線的更新、地坪整理、廚具與衛浴的汰換、門窗更置等,若有多餘資金再考慮格局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