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姆斯特丹有不少迷你公寓,空間小的令人驚奇,此間僅有13坪的公寓,被分為上下兩層,設計師以擅長還原方正格局的形式,將原始空間全面翻修,創造出一個流暢、寬廣且完整的長方體空間,創意特色為刻意安排的白色空間內,僅用了兩面淺色松木整合了空間機能,入口處的第一面牆背後隱藏了衣櫃、廚房設備和浴廁,並以對立姿態,在水平壁面將壁爐、長椅和儲藏櫃面相互整合,創造出溫暖時尚的餐桌空間,讓視線乾淨無礙,整個公寓中色彩配置點綴得恰到好處,不失質感,展現出北歐風範。
日本都會區地狹人稠,除了一般公寓式住宅,還有傳統的「一戶建」,即內含2∼3層樓的獨立建築。都會區建地坪數通常不大、地形狀更是形形色色,有的呈現長條形、三角形,甚至是多邊形,然而,即使建地再小、地形再怪,設計師也能夠打造出小而美且魅力十足的小住宅。
英國的建築公司DOSarchitecture 最近為小家庭打造一個溫馨又有個性的居家空間,這間房子就位於倫敦的小威尼斯。清爽明亮的氣氛,並帶著些許優雅的舒適空間,房子的後方,被玻璃包圍著的餐廳,在那裏可以欣賞美麗的花園景色,讓用餐更愉快溫馨,開放式的空間規劃讓視覺一路延伸到廚房和餐廳。
西班牙第二大城巴塞隆納,擁有林立的現代高樓,與古老華麗的哥德式和巴洛克建築物,為當地美不勝收的歷史古城,人口密度約15人/平方公里的城市,雖然與台灣約645人/平方公里相比,密度著實疏鬆許多,但自二〇一〇年西班牙經濟重挫後,即大幅影響了一般民眾的經濟動力,大家對於公寓的購買力,不再像輝煌年代簡單就擁有豪華的長廊住宅,負擔得起的小巧公寓,反成了多數新生代無從選擇中的最佳選擇。
不少人渴望在法國巴黎、英國倫敦這樣極具魅力的城市生活,但同樣也是寸土寸金之地,想擁有一戶住宅幾乎難上加難。於是,像這樣人口稠密的城市開始流行縮小住宅面積,吹起了所謂的「迷你微型公寓」的風潮。
點亮照明的魔法,讓光源啟動居家空間的各種可能性,也許是串聯起生活中種種機能,也許是讓空間更通透寬敞,也許是點染氣氛,也許用獨特的造型塑造風格,也許與天光雲影共舞──照明,讓家的面貌更多元、更豐富!
國外家庭大多會規劃客房空間,方便給固定家庭成員以外的人留宿,美國德州的 Poteet Architects 設計工作室就把舊貨櫃屋改裝成客房,以大量的竹膠合板鋪設出溫暖舒適的起居空間,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可以好好休息一番,不過因為 Poteet Architects 把空間佈置得太溫馨可愛了,別說是客人,應該連主人自己也想把它當成小別墅,動不動就來住個一晚吧!
看過來! 不用懷疑這裡就是書蟲的享樂天堂,這間位於倫敦的公寓最近由Platform 5 Architects翻新改造,屋主是一位非常鍾情於閱讀的人,有大量的藏書,這個明顯的特質讓設計師印象深刻,為了滿足屋主的狂愛書本的情懷,設計師在房子中心設計了一個"書塔",與樓梯共生共存,看起來,很像一個書蟲的天堂,做在舒適的椅子上吸收新知,在這種環境裡,可以花上好幾個小時專心的閱讀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