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屋主夫妻,近期希望能回到台灣進行遠距工作,因此需要一處安身居所。最終找到16坪的空間,進行老屋翻新工程,設計師以簡約的北歐風為基調,局部牆面以藍色妝點,且特別在沙發背牆運用格柵設計,收整凹凸牆面帶來的視覺凌亂;客廳與主臥牆面局部藉由局部的玻璃材質界定,形塑通透的空間感。
因應設計趨勢,幾乎九成居家設計都將公領域盡量做大的狀況下,在標準三房兩廳的中坪數格局裡,主臥以 5-8 坪的配置為主,而客房和兒童房通常規劃在3-5坪內,有的甚至更小。在有限的臥室空間內,除了擺放睡眠必須的床組外,衣櫃收納設計、方便置物的床頭櫃、化妝台或多功能桌等等…必須透過設計師的專業讓每個屋主期待的生活機能都妥善安排在私人空間裡。
「收納櫃都買了,但家裡還是亂糟糟?」千萬不要誤會了!不是買了收納櫃,就一定能有收納習慣,而好設計就是來解決人無法收納的毛病,讓你甘願將該放的物品放置在對的地方。
雖然居家格局規劃上已經流行開放式設計好幾年,但針對廚房、臥室甚至是陽台各類場域交換,即便是開放式設計有時也是需要隔間來界定機能與保護隱私。有別於傳統實牆隔間,許多室內設計師都默默將實牆以其他輕隔間取代,而造型多變的折疊門則成為室內設計師愛用隔間設計!
你家的前陽台是玄關落塵區?還是儲物雜物間?過去,前陽台空間常被拿來當作鞋櫃收納、擺放戶外用品的空間,但採光最好的窗邊地帶,透過簡單的小佈置、建材創意巧思或跳脫傳統的格局思維,營造有如置身戶外的自在舒活,還能改造成多重用途的空間,以下從 20 間美型室內前陽台改造範例,整理出 5 種實用機能,發揮空間坪效替家中帶來更多呼吸、放鬆的角落。
梅雨季來臨!陰雨綿綿的天氣讓人濕熱難耐,不僅衣服永遠乾不了,還容易滋生異味和細菌,影響居家生活品質。台灣室內設計、裝潢社群平台「設計家Searchome」統整5大關鍵除濕妙招,讓你從進門到躺平的過程,都能乾爽渡過梅雨季,遠離潮溼發霉空間。
開放式空間拿掉了傳統隔間牆後,雖然視覺上感覺變寬敞,但面對不同機能區域要如何在不做隔間下做出場域界定呢?利用「地板材質轉換」可在視覺與動線不被阻隔的狀況下,界定出開放式空間裡的各場域。
24 坪老屋翻新後,將混搭風設計主軸貫徹在色彩與機能的表現上,賦予塗鴉攀岩牆、陽光臥榻、清爽廚房多元機能,在大人需要的舒適與小孩的童趣之間拿捏得宜,展現屋主夫婦對於女兒滿滿的愛,以及設計師照顧親子享樂時光的各種貼心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