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價高漲,現代人居住的空間也變得侷促狹小,也與大自然的距離日漸疏遠,明代室內裝修設計一直以來堅守著自然宅設計,認為家不只是療癒身心,更希望能打造開闊、敞亮並與充沛日光隨行的空間,故而穿透式設計成為自然宅常見的設計手法之一。
由於女屋主擁有藝術畫作的收藏,因此老屋改造計畫中除了將舊格局砍掉重練,調整空間比例讓玄關、客廳與餐廚成為連續且可獨立運用的空間。在北歐風格的基底下,透過幾處設計細節,包含聚焦的光源設定、立面直線與弧線的交錯線條,期許打造擁有美術館元素的新居。
「有沒有一個空間,能讓你舒服到不想離開?」這間 38 坪的新成屋在施工時受到疫情影響,讓身為科技新貴的女屋主從過去的每日外出上班變成了work from home。為了創造一個待久了也不會膩的生活場域,爾聲空間設計將住宅空間以度假感的美式風為基底,混搭新古典元素創造帶著優雅底氣的休閒空間,客廳藍色電視牆象徵著海洋,電視櫃局部簍空與玻璃拉門的弧形宛如海面上和煦的波浪,給人平靜遼闊的視覺體驗。
屋主夫妻因工作關係,常需要居家上班,希望將老屋全面翻新,延長居宅年限,並同時擁有敞亮的空間,設計師將原本4房改為3房,放大公領域,並運用材質營造穿透感,保留臨窗優勢規劃臥榻休憩區,讓夫妻倆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小酌暢談、彈琴賞景,享受愜意生活。
此案為15坪、2房新古屋翻新北歐小宅。為了放大空間感,透過大量白色為基底,粉綠色背牆烘托空間重點,玻璃隔間的手法界定客廳與書房區,讓位於迎光的書房區能導引自然光到公領域;利用垂直高度擴充收納及愜意的畫畫空間,滿足屋主多元的生活需求,同時提升空間坪效。
小坪數空間是首購族、新婚夫妻的購屋首選,但是空間不大要怎麼應用,考驗著設計者的功力,亞若設計陳若雲設計總監認為:「小宅設計關鍵在於採光與收納,只要這兩點做得好,空間雖小就能擁有無限可能。」
為了因應單身、小家庭形式的居住型態轉變,誕生許多 20 坪左右的小宅空間設計。如何在有限坪數爭取到舒適的空間感,卻不用擔心壓縮到生活機能?樂創空間設計夏盈盈設計師表示:「可將公共區域規劃開放式空間,讓整體視野打開,以及利用垂直深度規劃機能。」另外,若希望在有限空間創造充分的生活場域,可利用複合式的功能設計,來提升實用的機能。以下透過三個案例詳細解析設計手法。
因為房價不斷攀升,小宅成為住居的主流,坪數通常僅有一般住家的一半或以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下滿足屋主需求,並創造舒適生活?這並非所有設計師皆能辦到,新澄設計黃重蔚設計總監此次透過最新小坪數空間與經典微型住宅兩案帶我們來看設計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