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坪老屋,設計師考量到房子呈現狹長型、僅單面採光,替公共空間融入通透開放的設計概念,透過玻璃隔間的規畫,讓光線、空氣得以自由穿透,並減少走道空間面積,打造出 2 人 4 貓的全新生活,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考量到屋主喜歡邀請朋友到家中聚餐,以及想給予小朋友可盡情奔跑的空間,設計師設定寬敞的
這間長型屋雖然單面採光,但光源貫穿全室十分明亮,僅更動一處格局設計,就達成屋主想要有大廚房、有展示收納的理想配置。
屋齡逾 30 年的老屋,設計師解決既有的壁癌、管線問題,並將原有走道空間改為開放式設計,加強空間寬闊感,搭配清新溫和的綠色調與木質地坪,更加凸顯跨世代家庭生活的舒適溫潤。本案屋主為高科技金融主管,平時工作常有出差需求,因此家中長輩也經常到家中幫忙照顧孩子,在設計考量上需要兼顧三代間的需求。設計師將廊
休閒感風格,可說是目前的居家設計趨勢,透過溫暖舒適的語彙,讓居住者感受到療癒放鬆;在此案中,設計師即經由採光、色調與美型收納等完美協調,建構出靜心淡雅的休閒生活場域,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玄關走道原先為凹凸不平的內陷空間,設計師配置嵌入式櫃體,不僅緩解格局衝突,更做出清爽的收納牆面;廳區則採以
屋主夫妻甫新婚,購置 18 坪的中古屋作為未來生活的起點,但原先房屋格局設定為小 3 房,且有著走道過多、衛浴空間過小問題,進而導致動線零碎、連帶壓縮公領域活動空間等缺點。屋主夫妻嚮往寬敞的生活空間,設計師為貼合其需求,拆除 3 面牆並更改大門位置,更顧慮風水需求設置玄關緩衝區,最後以開放式空間設計
21 坪的狹長傾斜空間、 40 年老公寓,為夫妻兩人與孩子的三口之家,既有原始格局為 4 房 1 廳,且因房間佔據大半空間,使得走道顯得狹隘昏暗,且入門即見廚房,存在風水疑慮,於是設計師將入口轉向 90 度,並將房間打通變為2房2廳,使公領域形成開放格局,釋放走道空間,讓小居宅也能延展出開闊的公領域。
在台北市的這間 30 坪老公寓改造個案中,設計師規劃一道牆巧妙區隔公共空間與私領域,並透過豐富的材質運用,區劃出區域的每個範疇,佐以質樸的建材運用,讓設計回歸簡單自然,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公共空間呈開放格局,利用超耐磨地板、仿石材磁磚、仿水泥磁磚等地坪材質,區劃客廳、走道及餐廚範圍,並以格柵
38 坪老屋,由於原先生活動線狹窄,且房間數量不足,讓一家人生活顯得侷促擁擠,設計師滿足屋主便於整理與維護的主要需求,完美切分公私領域,同時注入大量客製收納機能。現代俐落融合古典優雅風格,開放式客、餐廳空間更使視覺端景拉伸,設計師內縮臥房牆面、拓寬走道場域,使用餐區域坐落於玄關、走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