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將移居到位於竹北的新家,這是屋主第二次和設計師合作,空間中以恬淡柔和的霧鄉色及純白色家具為主色調,融入典雅的線板、復古磚拼接等元素,營造鄉村風格的溫馨感,每個細節都相當到位。設計師調整通往房間的走道比例,將廚房牆面延伸,讓喜歡下廚的女主人能有更多空間大展身手,為家人料理出一道道美味佳餚。從玄關步
躋身於桃園巷弄裡的「 Moi the diner 」早午餐廳,少了一般美式餐館的喧囂,有的只是慵懶自在的用餐氣氛,無疑是假日放鬆的好去處。35 坪店內環境保有寬闊不擁擠的走道,且刻意採用不同款的餐桌椅做搭配,建構混搭異趣;在這裡用餐,宛如在自家餐廳一般,充滿了日常生活的溫暖況味!走進店內,即可感受到
40 坪居家,以大觀設計團隊擅長的現代風格為發想,多處利用染色木皮、大理石與鐵件…等,替屋主打造出宛如飯店般的高質感居家,屋內無不瀰漫著一股優雅氛圍。自玄關處往客廳方向為一長型走道,延伸的路線使整體有了景深效果,空間更具層次感,走道兩旁皆為櫥櫃,滿足屋主對收納的需求。客廳領域,設計師以簡約、沈穩的手
打開沉穩厚實的大門,即可將風光明媚的淡水河景一覽無遺,鯨豚形象的拱型裝潢躍然,彷彿玄關處的守護神,向下延伸便是稜角分明的閱覽長桌,與牆面的幾何造型書牆形成和諧的畫面,同時也為閱覽空間與走道動線做出明確而不失通透感的分野。向內深入進入客廳,沙發主體、客廳與開放式廚房的展示性板架皆以圓潤接合纖細流線的視
本案屋主是一對即將結婚的準新人,買下這間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老屋,預備作為婚後生活的居所。然而屋案在改造之前,原本的格局規劃頗為怪異:首先是玄關處正對著廁所門口,只用一道笨重的玄關櫃去化解風水問題。其次,原本的公共區域中央被開放式廚房佔據,不但造成「開門見灶」的風水疑慮,而且油煙同時影響到廚房後方的主臥室以及前方的客廳,並且讓客廳區域顯得短窄擁擠。再來,原格局所規劃的和室區域為了因應廁所出入口,整個房間讓出一大塊走道,再加上內部裝設了整面的厚重櫃體,讓和室顯得非常狹小尷尬。
台中有間以挪亞方舟為設計概念的教會,外觀彷彿一艘航行海上的巨型大船;設計師在夢想館與教堂中間的石磚走道也以波浪狀的造型規劃,十分符合教堂的巨船航行在海上的意象。白色外觀的「夢想館」,以開放、友善、喜樂等設計元素出發,設計師在一樓廊道用樹枝狀的設計,靈感取自童話故事裡的魔豆樹,同時寓意孩子們在此茁壯成長,如同故事中不停往上生長的樹木。
屋主太太從小住在倫敦,來台灣後時常懷念當地景物。因此,設計師在新居設計上以英國最著名紅色電話亭為空間主題──將走道上的房間門設計為英國街景中常見的電話亭紅門,這樣的強烈色彩感渲染整體的空間配色。
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反射材質的拋光石英磚地板倒映出整個共共空間及戶外山景的畫面,從玄關往和室望去,架高的地板猶如一座在平靜湖面上的小島,加上收納櫃的飛鳥五金把手及鳥籠區域的特殊情境佈置,室內與室外連成一氣沒有界線。有別於一般只在臥室私密空間使用架高地板,在這裡,架高的地板從臥室一直到和室及客廳整個公共區域,L型架高地板約佔了整體空間2/3,讓整個公共空間包含了客廳、多功能和室,甚至到臥室的走道,形成一個完整又寬廣的休憩區域,一進家裡就能感受到濃厚的休閒減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