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城市的一隅,我漫步靜候訪客的巷弄,好奇地沿著老屋一旁狹長的樓梯走上去,走道外的烈陽與建築內的對比光線朦朧了視線,再次清晰時,卻好像穿越了時光隧道,眼裡是不屬於台北城市的工業映像,獨特且耐人尋味。
大宅的空間規劃,除了注重工藝巧思與設計細節,更在乎整體空間比例及充足的實用機能,主張一切以屋主個性及需求,連結居住情境為前提,在配色、機能、線條上,讓居家成為極致的品味!
你知道最容易造成家居空間「陰暗狹窄」印象的兇手是誰嗎?沒錯!就是走道空間。由於走道空間的作用是串聯其他空間,因此一般格局規劃都會將走道設計成狹長型,以免佔用太多其他格局的空間。
本案屬於新成屋改造的案例。在僅有18坪的空間裡,建商將格局規劃為三房兩廳兩衛,反而將坪數切割得零零碎碎,各個空間也過於狹小,不敷使用。因此,屋主請來牧思設計程智祥設計師重新規劃格局,並且期望新家空間可以展現沉穩大器的個性,並擁有現代都會的新穎質感。
居住20多年的房子,漏水情形日益嚴重,收納空間也不敷使用,舊有格局因樑柱位置多處受限,造成空間浪費;入門後的狹長走道不便使用,雜物堆積,公空區域面積大但客、餐廳界線不明;主臥還有著﹁房中房﹂的風水禁忌,不僅動線紊亂,也造成外房和內房進出相互的干擾。
原屋客廳進門處有大柱,格局受限,右側為前後陽台打通,空間雖大卻未能利用,淪為一條戶外無用的走道。設計師將陽台重新分為三塊,一塊納入客廳用地,擴大使用面積,隔局更方正,樑柱旁多出的空間則安置電視牆。
從事室內設計多年,住了30多年的自家橫長形老屋飽受窗框滲水產生壁癌、管道間老鼠入侵等問題的困擾,因此決定重新改造,更符合目前居住成員的實際需求。樓下原有三個房間,把其中一房隔間牆拆除,改為工作區,再利用雙面櫃區隔使用空間,透過雙走道設計,讓生活動線更流暢。
最近去看了一間位於河岸旁的房子,價錢和坪數我都頗滿意,但是它的廚房和廁所剛好位在走道的兩旁,廚房門跟廁所門幾乎就要相對,這樣的風水是不是有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