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屋主想要的機能設計通常都較為單向,收納就是櫃子,隔間就是牆面。但是有著美學概念的設計師,通常是整合機能導向後,配合全屋主題風格,引伸出機能需求設計,這樣的設計才會有更多樣的變化。藝念集私空間設計的設計師黃千祝 Anita 指出,隔間牆可以設計為陳列櫃、收納櫃,也能當作屏風;廚房也能是工作室或 Lounge Bar!以巧思結合複合式機能,打造出空間最實用的設計。
設計師表示,小宅受限坪數,想要家看起來更寬敞;而大宅則因為人口較多,其實空間感更相形重要。因此在使用者便利的優先考量下,她會利用流暢的動線及凸顯居住者個性的造型設計,保留空間的寬敞與舒適,滿足每個家人想要的機能需求。
老家乘載的不只有過去的情感,也是家人未來的寄望,然而,現實是 40 幾年的老房子無論在格局或屋況都無法與時俱進,因此如何改造現有空間,來滿足均已成家的屋主兄妹二對夫妻與長輩的居住需求,就成為此次設計師最大挑戰。
臺灣的居家空間,有個很奇妙的現象:不論是透天厝或小公寓,大部分人家裡的空間重心都是「電視主牆」。於是,電視牆的位置、電視牆的風格、電視牆的收納,常常變成是居家空間設計的思考起點。漸漸的,「電視」的地位竟然反客為主,「人」對生活的要求也受到電視牆的制約,彷彿回到家非得癱在沙發上看電視才是「放鬆」……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40 年老屋,因當年建商的設計,整體屋型竟然呈現奇妙的「心」形狀!除了稜稜角角的畸零空間感與不甚流暢的動線,而坪數又僅有 32 坪,需容納屋主一對退休夫妻以及兩個成年子女的生活機能……在種種限制之下,究竟設計師是如何拯救這間畸零老屋,成功打造出屋主心目中理想的現代風休閒居所呢?
長年旅居美國的業主回台定居,早已習慣美國的生活習慣與居住風格,他找上 L’atelier Fantasia 繽紛設計設計總監 IDAN ,為退休後的居所規畫空間,由於業主仍然時常在家宴客,與朋友午茶,在新古典空間中注入時尚氛圍,成為一大考驗。
明明是坪數不大的房子,經過耀昀創意設計蔡昀璋設計師的創意改造、巧手點撥後,看起來都像大了一倍。而且空間開闊明朗,清爽舒適,動線井然有序不受阻,櫃體美型不扎眼又收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