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坪的空間已經稍嫌過小,卻還是被隔間牆切割得支離破碎,讓屋主即使回到家都像被關在鴿子籠裡似地無法徹底放鬆身心。其實室不在大,只要有良好的動線規畫,將每一吋面積的機能充分發揮,即使不到15坪,也能創造宛如20坪的明亮空間感。
空間的大小除了面積以外,更包含了高度,以及視覺的穿透感。40坪的新成屋雖然在預售屋時就做了部分客變,去除原本客廳與書房的隔間牆,讓出寬廣的公共空間,卻因為缺少專業的規畫,險些浪費這麼大坪數的空間感。幸好,屋主及時找上芽米空間設計團隊,他們擅長用最低限度的素材裝修,利用鐵件、梧桐木皮、玻璃等建材,配合格柵、懸吊、間接打光等手法,完成彷若渾然天成般的自然裝飾,讓公共區域形成優雅的流動空間,無障礙地穿梭,既開放又舒適。
隔間是居家空間格局構成的基本結構,而隔間牆面的位置安排與材質掌握,也是決定整個居家空間視覺感受的重要基礎。今天我們邀請到近境制作的唐忠漢設計師來跟大家分享時下最流行的穿透式隔間設計技巧,利用具有視覺穿透效果的材質或造型來打造隔間量體,展現空間的層次變化與意境之美。
只有45平方公尺(約14坪)的小巧公寓擁有完美的生活機能,不受坪數的限制依然保有獨特的風格,這間小公寓位於巴西聖保羅,是設計師Maurício Karam的作品,Maurício Karam徹底的改造這間公寓,將一些浪費空間的隔間牆拆除,創造一個具有連續感開放式空間,只保留浴室和洗衣房的隱私空間。全室的木質地板為空間帶來了順暢流動的印象,不管空間大小開放式設計總能帶來寬敞舒適的空間感。
坪數越小,隔間要越少才好,一來不必浪費隔牆所佔的面積,二來也可以讓空間感更開闊;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沒有區隔,小坪數房子如果變成套房般讓人一目瞭然,也不OK,如何在隔間與空間感之中做出平衡,考驗設計師的功力。17坪中古屋打掉部分隔間牆後,更動格局,變身溫馨的鄉村風小宅,而這小宅竟然有著令人羨慕的大廚房,還有光線充足的書房+客廳,甚至在臥室與浴室之間還「藏」了一間小儲藏室,把空間的利用突破了17坪的限制,變出20幾坪的生活機能!
本案原本的格局即為3房2廳看似符合屋主的需求,但在22坪的空間隔出三個房間和客、餐、廳後,每個獨立空間的坪數和收納機能就會略顯不足,家具和收納櫃體都因坪數過小而有所限制,雖然有方正格局的優勢但硬是隔出的隔間也無法讓屋主舒適的生活,因此設計師決定拆除室內所有隔間牆,重新規劃。
小編帶你看好宅:本案位於台北市,緊鄰河濱公園,有著極佳的視野條件。考量空間的實際需求與寬敞格局感,於預售客變時便要求取消客廳與書房之間的隔間牆,並且稍稍縮減餐廳大小,把空間讓給女兒房。因此,本案設計師的主要任務便是將戶外的綠意美景化作空間的美感元素,並且維持整體遼闊舒適的格局視野,以及充足實用的生活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