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鋼琴,需要琴房;老爸希望有獨處的空間,需要書房;有時親友來訪留宿,客房更是不可少,加上收納,總計客廳、臥房、餐廳、書房、琴房、更衣室及浴室等7大空間需求,全部在 29 坪的空間內達成,也滿足家裡成員的個別夢想,真是神規劃!
家的模樣因應居住成員的組合而生,設計師為一個家庭設計的生活空間,必須含納所有成員的需求,再添入美學元素,才是設計「家」的本質。以人為主的空間,將細節放大,成就舒適合宜的生活場域。
設計師面對每一個「家」,都應該貼近每個成員的需求而設計,才能構築一個完美的空間。位於台北市松山區的本案,是為一個30多年的中古屋,先天屋況條件不優,採光不好、高度也不高,原本的廚房為一個密閉的小空間,因此明代設計將空間格局幾乎重新配置,調整廚房位置,讓廚房成為開放式空間,整室動線在調整之後不僅流暢,光線也隨之引入空間。
台中市的一對夫妻找上奇逸空間設計,主要還是對於主持設計師郭柏伸的一絲不苟有著深刻印象,因為郭設計師的作品呈現出簡潔俐落的風格,卻又不失活潑。業主夫妻很喜歡國外的休閒簡約居家,雖然必要的收納不得不做,仍希望維持空間的通透,以及善用這間高樓層新成屋的超優採光與視野。
家的風格可以百變,但家的功能卻永遠一樣──滿足居住者心裡的想望。一家四口的兩代人,講求的是可以和樂團聚的生活居所;甜蜜小倆口,喜歡有個角落黏在一起玩積木公仔;而考量即將有新生命報到,給小寶貝留一個可以到處趴趴走的無障礙空間。耀昀創意設計的蔡昀璋設計師,總是會找出特別的角度,以一個多元機能的空間,同時滿足不同成員或不同層面的生活需求。
喜愛西洋電影或經常關注歐美居家設計趨勢的你,是否也注意到歐美地區的度假別墅或豪宅設計當中,經常出現兩個客廳的設計呢?如果你跟小編一樣,天真的以為純粹是因為空間坪數太大所以乾脆設計兩個客廳?……嗯~那可就大錯特錯囉!
一個懂居住者的「家」,不論是動線規劃、機能格局還是材質,都能夠貼近家裡不同成員的需求。像是以採用自然材質的居家空間,總是能讓壓力滿載的爸爸放鬆,而重新配置的畸零空間成為孩子的遊戲區,喜愛泡茶的阿公有個能遠眺山景的和室。到了用餐時間,大家就一起享用美食之餘,也分享著生活的酸甜苦樂,像這樣能夠滿足居家成員不同需求的貼心設計,就是讓居家生活更為甜蜜美好,彼此感情更融洽的秘訣。
而她所合作的屋主有蠻多是第一次接觸裝修的小家庭或新婚夫妻,但在溝通設計細節時,她發現屋主們其實都做足功課,而且很注重「親子空間」該如何經營:「除了最基礎的安全與機能考量之外,爸爸媽媽也開始會主動思考空間美感對家庭氛圍的影響,也會跟我們討論色彩、造型對孩子美感教育的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