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哥得堡市中心的老公寓,經過貼心的設計改裝,坪數雖小,卻應有盡有!讓人安定放鬆的白色好眠區,巧妙設計輕隔間和客廳相鄰,同時可以輕鬆走進更衣間,更衣間不但能把雜物衣飾好好隱藏收納起來,使用和動線都更加便利;清爽宜人的客廳裡,有歡迎賓客的多功能沙發床、留白的層架閱讀區、輕巧的原木咖啡桌,隨時調整家具位置,馬上就能融入愜意生活,
原屋的隔間為4房2廳,在使用上雖合乎屋主需求,但在格局上除了客廳最方正外,餐廳、廚房和衛浴都顯得窄小而切割零碎。最大的隔局更動是設計師將餐廳與廚房對調,把原本畸零地區改為放置冰箱、電器櫃、廚櫃,流理台和吧檯合成一個中島廚房,和餐廳空間合一,功能也更完整。
在這寸土寸金的年代,能夠在台北市購得小坪數家居,已經是相當不易的事情,因此,要如何讓小坪數空間更有效地發揮每一坪的效用,並且讓整體感看起來更加寬敞舒適,就有賴設計者的智慧與經驗了!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迷人LOFT,前身是一間麵粉磨坊,設計師將歲月痕跡迎進全新居家設計中,保留老廠房裡珍貴的建築細節,揉入當代設計的需求及美學。
一位母親買下30年老屋給兒子作為未來的新房,但因屋齡較高,不僅有壁癌漏水的問題,牆壁也有些微傾斜。設計師將管線重整,批土調整已經傾斜牆面的平整度,將原本外推的前陽台及後陽台重新開放,讓空氣流通且引光入室。
改造老屋的成功關鍵,除了最基本的管線整修功夫之外,掃除原案擁擠狹小的居住印象也是重要任務。本案空間自身有著挑高較低的缺點,屋高僅有2米4,樑下更只有2米1的高度,若是規劃不善,很容易造成居住時的壓迫感,即便把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仍會有狹窄低矮的空間感。不過,遇到這種情況也並非全然無解,只要妥善需要運用色彩、燈光、天花板設計等手法,讓低矮老屋變身寬敞好宅非夢事!
居住20多年的房子,漏水情形日益嚴重,收納空間也不敷使用,舊有格局因樑柱位置多處受限,造成空間浪費;入門後的狹長走道不便使用,雜物堆積,公空區域面積大但客、餐廳界線不明;主臥還有著﹁房中房﹂的風水禁忌,不僅動線紊亂,也造成外房和內房進出相互的干擾。
現在在都會區域裡面,買新房難,但整理中古屋也非易事。奇逸空間設計的郭柏伸設計師善用設計手法創造更具價值的空間感,在本案中,他就將僅16坪左右的30年中古屋整修翻新,替屋主創造出更加放大而具質感的居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