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間辦公室,完全感受不到一般傳統辦公室的不見天日與侷促動線,取而代之的是陽光與綠意全然進駐的開放式空間,搭配輕淺大方的家具擺設,使工作不再是充滿壓力與疲憊的例行公事。綠意滿佈的陽台首先為增添輕爽的涼感盡一分力,灰階天花與地板搭配劇場式框型照明,使躁動的溫度冷卻下來,同色系的沙發與石件材質牆面搭配
想像一下! 和家人一起生活在 4,000 平方英尺(約 112 坪)的開放式空間裡會是怎麼的感覺? 你會如何在這裡度過第一個周末? 在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想要先來介紹一下,這個被稱為 Green Lantern Residence 的當代建築。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 ( San Antonio ) ,阿拉莫高地是一個非常富裕的社區,不管是建築物的外型和設計概念都是以擁抱自然和開放式設計為主軸,由聖安東尼奧的建築公司 John Grable 規劃設計。
台北市寸土寸金,據統計,都市中每人生活的居住環境為13坪。在空間狹小的居住條件下,過多的隔間會讓室內顯得更狹窄幽閉,開放式空間設計,成為解決空間狹小的不敗選擇,但如何運用良好的動線規劃、看似開放卻又各有其功能的格局規劃,大大考驗設計師的室內設計功力。看晨室空間設計,如何規劃動線、運用格局、掌握色彩搭配,為都市人搭出完美釋壓療癒空間
原始壁貌和不加雕琢的率性空間,這是一個自由彈性的開放式空間,也是喜歡Loft風的人所嚮往的自由氛圍。Loft風的設計中最具特色便是其天地壁的處理方式,天花板改以見底板模打造不修飾感,屋內的燈具和灑水消防系統管線以簡單白色原始姿態裸露呈現…
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可以住在寬闊舒適的空間裡,加上受到空間坪數的限制,開放式的格局規劃就漸漸成為主流,但也不是把格局全部打開就行了,在開放式空間裡要如何做到寬敞但不"虛"呢?
放眼望去大部份的辦公室配備,主要都是一人一張辦公桌,就連標榜開放式空間的一些創意設計公司,也絕大部分鮮少會看到多人共用一張桌子的情況,但在紐約有一間公司,你可以看到不止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坐在一起辦公,甚至整間公司所有人都沒有自己的桌子XD!全公司 125 為同事通通坐在一起辦公的滋味應該相當奧妙。
只有45平方公尺(約14坪)的小巧公寓擁有完美的生活機能,不受坪數的限制依然保有獨特的風格,這間小公寓位於巴西聖保羅,是設計師Maurício Karam的作品,Maurício Karam徹底的改造這間公寓,將一些浪費空間的隔間牆拆除,創造一個具有連續感開放式空間,只保留浴室和洗衣房的隱私空間。全室的木質地板為空間帶來了順暢流動的印象,不管空間大小開放式設計總能帶來寬敞舒適的空間感。
這間舊屋就跟多數老房子一樣,擁有採光不佳的困擾,由於原空間主要的採光來源為客廳窗戶,但因為位置身處於中庭採光明顯不足,為了讓舊屋重拾新容貌,以及改善空間採光不佳問題,原木工坊設計師李佳鈺透過格局微調手法,將公共區域規劃為開放式空間,特別的是,她透過廚房的格局變更與退縮,將該區充足的自然光線有效地導入室內其他各處,整體變得通明亮的同時,也讓使用動線更加地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