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建材展覽會,也是泰國最具專業性、貿易機會最佳、最權威、最重要的展覽會,已成功舉辦26屆,共吸引來自德國、台灣、義大利、法國、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日本、東協其他國家等世界各地多家企業參展,成為東協建材業在技術交流、發展趨勢及新產品的重要平台。隨著泰國百年一遇洪災過後,經濟重建後續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泰國建材展以政府財政為支持,以參展商和專業買家作為重點,以多管道的展會宣傳推廣方式及優質的服務,協助開發客戶,了解地區及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而搶佔東協市場。
本案是位於新北市的五層樓透天別墅,每一層坪數大約為15坪,由屋主夫妻與兩個兒子一起居住。在格局分配上,1樓規劃為玄關及停車場,其他樓層則分別為客廳、餐廳空間以及三間臥室。其中,兩個兒子的臥房更配有獨立的書房空間,並且具有完整的主臥機能,讓生活機能更加完整。
本案座落於日本奈良,由於外部緊臨馬路的關係,使得正面沒有任何一扇窗戶,只有一道白色的大門,為了讓室內採光提升,負責規劃的堀部直子建築設計事務所,選擇將開窗部分導引至房子的兩側,提供光源。對應建築,內部則以夾層形式做規劃,並在牆面穿插不規則的開口設計,當光源從房子兩側進入室內時,既不受阻擋,同時也能有效地再滲入其他處。這樣的開口設計,引入光線外,還創造出一個有趣的空間,同時也增加屋主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氣息。
這是個有趣的木空間案例,運用不同高度的立體木方盒,組合成一棟有游泳池的複層式建築,並利用框架塑造出不同方向的窗景,不但為空間引入充沛而明亮的光線,隨窗景位置錯落的安排,也串起木方盒之間的有趣關係。經立體木方盒組合後的房子,內部形成一長條形格局,設計師再由組合動線,切割出許多小環境,公共區域以開放式手法處理,其他空間則各自為立,適度運用玻璃材質做隔間表現,私密與開放之間的消弭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案例屬於老屋改造的例子。本屋案的格局尚屬方正,但是問題卻不少:首先,天花板高度比較低矮,使空間感顯得較為壓迫;其次是屋案位處巷子內,外在採光容易被其他建築物遮擋,讓屋案本身更顯陰暗狹窄。而且,本案還有突兀的樑柱擋在空間裡,妨礙了空間的整體視野。除此之外,屋主也提到空間收納機能不足,並需要較大的更衣室。基於上述種種問題,本案改造重點就放在改善採光與加強收納規劃,並且以整體造型設計來突破天花板與樑柱的問題。
在1950到1970這期間,因新的設計思維與傳統工藝的交會,醞釀出北歐設計的黃金時期,與其他地區或時期的家具作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去裝飾性藉由工法與細部設計讓材料的本質彰顯,因此我們將本次的展覽定名為,"造型語彙與材質工法的現代性",並配合現場導覽,希望經由導覽將經驗與心得與大家分享交流討論,進而對北歐設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木素材在一般居家空間中最常使用的地方就是地板及櫃子,其實利用不同的手法,或者與其他材質搭配,木素材也可以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呈現;從豐聚室內設計的幾個空間案例中,可以看到設計師充分掌握材質的特色,運用在不同的空間範圍之中,呈現木空間的多樣風格。
閱讀空間已成為居家重要的規劃之一,但現代人居住環境有限,有時為了其他生活機能,閱讀環境總是被捨棄的那一個。但其實不用那麼心酸,只要懂得彈性運用,閱讀環境不用被犧牲,或是運用整合規劃,閱讀環境不但能作為閱讀、上網之用,它還能成為現代都市人舒緩心靈的地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