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和父母住得近,彼此可互相照應,年輕的屋主夫婦,買下30年以上的老房子。透過博森設計潘龍設計師的巧思規劃,替原本屋高不足,樑柱橫亙的老屋,找到重生的機會。
在過往印象中,進入豪宅就好像進入一個用大理石堆砌起來的「石頭屋」,裡面用了大量的高級石材,甚至每個區域都鋪得滿滿的,才能表現豪奢之氣,但現在的豪宅已經不再走這樣的路線了,而是以「重質不重量」的重點式點綴為設計主軸,藉由材質之間的對話,讓空間中充滿的是氣質而非匠氣。
買下二手屋的屋主卻發現,原始格局與裝修風格都不符合一家人的生活期待,因而希望藉由格局重整與設計,符合使用需求的同時,也帶來寬敞潔淨的生活感受。在35坪這樣有限的坪數之下,除了充足完整的收納空間外,男屋主希望擁有一間書房,而女屋主則渴望增加一間更衣室與開放式的廚房。在以極簡風格為基底的情況下,設計師融入些許木質元素,為空間注入一絲人文的溫度。
本案屬於老屋翻修的案例。設計師表示,接到這個案子的時候,老屋本身有相當多的狀況,包括先天格局屬於ㄈ字型因而不易規劃,以及管線老舊而導致壁癌、漏水等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設計師重新規畫空間格局動線,並且以氛圍清爽的北歐風格為空間定調,讓20年老屋重獲嶄新漂亮的生命!
缺乏自然採光是老屋經常遇的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透過轉移焦點手法,也能與它和平共處哦!由於本案的客廳缺乏自然採光,覲得空間設計設計師游淑慧刻意不去修飾這項缺點,而是轉移注意力,加強其他空間的光源,讓進來的人不但視覺焦點拉遠,還能消弭客廳主樑過低的問題
買間十多歲的老屋,找個厲害的設計師,也許就可以換回一間宛如重新投胎過的新屋了!這間位在市區的透天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原本的格局被切割得相當零碎,梵蒂亞設計設計師卿敏華率先整理了過於狹長的格局動線,透過重新配置隔間,以溫柔的設計語彙包覆整個空間,讓老屋也重新獲得了成為家的「使命感」。
中古屋只要好好裝修,也同樣能煥然一新!本案是位於台北市區的老屋,房子本身管線已老舊,加上屬長型屋,採光不佳,因此老屋翻新、小空間放大與收納機能的規劃是此次的裝修重點。
走過半世紀的老屋年久失修,在不得不改造老房子的情況下,朱家三兄弟決定以「藝術文化空間」著手規劃舊屋翻新,並更名為克朗德美術館(Crowned Museum of Art), 代表延續皇冠(Crown Hotel & CrownPharmacy)事業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