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坪的狹長傾斜空間、 40 年老公寓,為夫妻兩人與孩子的三口之家,既有原始格局為 4 房 1 廳,且因房間佔據大半空間,使得走道顯得狹隘昏暗,且入門即見廚房,存在風水疑慮,於是設計師將入口轉向 90 度,並將房間打通變為2房2廳,使公領域形成開放格局,釋放走道空間,讓小居宅也能延展出開闊的公領域。
屋齡已有 17 年的狹長老屋,是一家四口的甜蜜新居,外表都會的男主人,喜歡旅行美食,熱愛古樸而美好的事物,而鄉村風,則是他這次改造舊家的指定風格。他說,自己是幾乎毫不猶豫地,就選定了汪忠錠與王思文設計師,期望對方能發揮獨到的鄉村美學,替一家四口描繪專屬的居家故事。設計師該如何融合美感與機能,將一家人的生活模式融入空間之中呢?
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 27 坪老屋,設計師針對屋況進行徹底翻修、並調動格局與動線,破除空間狹長問題,同時導入現代風以及微工業元素,創造出兼具時尚感與便利機能的居家空間,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因考量到格局狹隘,為減緩空間壓迫感,讓櫃體配置呈懸吊形式,並透過黑色烤玻材質給予時尚摩登感,使量體沿著電視
屋齡已有 17 年,且屋形偏狹長的 27 坪住宅,是一家四口的甜蜜新居,男主人喜愛旅行美食,熱愛古樸而美好的事物,於是設計師發揮巧思,展現獨到的設計美學,替空間挹注細緻的鄉村語彙,且重新規劃格局,釋出情感凝聚的生活場域,替一家人描繪專屬的居家故事,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這個家看看吧! 格局上,設計師首先
坐擁 3 樓層的 80 坪透天老屋,雖具寬敞優勢與挑高設計,多年來卻因為屋形狹長飽受全室陰暗、地下室漏水潮濕與壁癌等嚴重問題;分析既有優劣勢後,設計師一面聽取屋主需求,更解決整體房屋結構問題,送給屋主一家「全室灑滿陽光」的典麗新家。設計師巧妙運用「X Y Z 軸理論」,重新將內部格局劃分為前段庭院、
挑高、狹長的小坪數住宅,要怎麼做才能有寬敞感受?國境設計以清爽且具有層次感的色調,加上具穿透感的材質,如淺色木頭、玻璃、金屬等,在清亮的自然光照射之下,更顯寬敞舒適,讓小坪數空間彷彿有寬敞的度假小屋感受。
在台灣,傳統都市聚落裡經常可見「街屋」,由於每個「家」相互緊密連接,所以「採光問題」往往是最需改善的問題。在此基地 20 米深、卻僅有 4 米寬的臨路開口,該如何破解老宅陰暗空間,帶入陽光、空氣並創造出綠的自然場域,是此次設計師面對的最大挑戰。
本案例為35 坪居宅,公領域原始格局顯得狹長,且大片河岸窗景被分為兩房,較看不出整體空間感,於是設計師將三房改為一主臥和一和室兼客房,不僅延攬景觀優勢,更符合了作家屋主對於開闊、寧靜的需求,快一起走進這間雅緻的景觀美宅看看吧!設計師讓玄關整合諸多機能,加入鞋櫃、收納、電器餐廚櫃體等多功能,並採用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