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寬敞一樓庭院的300坪複層度假宅將客廳細分為各種休閒區域,四間臥室也能飽覽窗景,落實與自然共生的都市生活。
要在都市建築裡營造與自然親近的生活環境,最好的辦法定居山林,而是將自然間的元素帶入居住環境,在便利性與舒適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隨著居住腹地越見狹小,都市生活也令人難以喘息,於是住家的規劃,更加著重於如何放大有限空間、賦予充實又愜意的生活、達到療癒心靈的目的。豪宅的大小不只是坪數大小的差異,更不是奢華裝飾的堆砌,真正的豪宅應是走入人心、生活,讓思緒獲得休憩、凝聚家人情感之處。
43坪高齡老屋,具動線不佳、漏水、壁癌、採光等問題,注重生活品質的屋主找設計師從根本解決,並使之優化,老屋完美重生,一家三口享受幸福人生。高詩杰設計師融入屋主生活需求,全方位解決問題,引入大量綠意及採光,成功塑造令人嚮往的都市桃花源。
現在都市居家以小坪數為主流,如何在這樣的小空間中既能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又能住得舒服,可是十分考驗設計師的功力。善於傾聽深入了解屋主需求,打造彰顯個性品味並兼具和諧舒適空間的湘禾設計,這次就以四招告訴我們如何打造質感小宅。
在小坪數成為空間主流的都市中,許多人住的高樓大廈有著寬敞奢華的公設大廳,但一進入家中我們往往為了屈就於原本建商規劃的格局,讓生活變得更為窄小難受,舨舍設計顏善松設計師跳脫傳統思維,透過設計手法重整格局,令小宅也能享受精緻生活。
都市居大不易,生活緊張繁忙,居住空間亦是以小坪數為主流,如果沒有好好規劃根本難以得到放鬆、喘息之處。認為過度的裝修面材會讓家產生距離,善於以軟件、色彩與材質的搭配,保留專屬家的特性與元素的知域設計,透過4個案例來告訴我們什麼是小宅生活的共感度。
好想出門曬太陽!疫情影響之下,開啟了減少外出的宅居新生活,而疫情較為嚴峻的雙北地區,住宅密集度高,出門更成了一種冒險行為。大家長期待在家,容易放大檢視生活,不少人開始關注裝潢設計及檢視自身需求,對於家也有了更多的想像。以下 5 間老公寓皆位於都市內,自帶戶外陽台的條件,在都市生活中已是難能可貴,宅居時期更是令人羨慕的奢侈享受!而這些原本老舊、被荒廢的老陽台,經過設計師重新翻修後充分發揮戶外優勢,除了拉近室內外距離,更替生活帶來多一層享受與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