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單身女子帶著她的三隻貓,在這間 30 坪的毛胚屋中定義了人生的專屬節奏。設計師將毛胚屋劃分為兩房兩廳的現代風空間,並融入其擅長的幾何美學,以及柔和的奶白色塗料,不僅契合屋主的日常需求,也為可愛的貓咪們打造溫暖自在的療癒居所。
屋主憧憬 1980 年代由紐約藝術家改造住所與工作室發展而來的 LOFT 風格,以及其背後的隨興不羈精神。室內透過工業風格的設計細節、材質選擇來打造,並運用居住者自身的生活痕跡和收藏物件,形成自然率性的高機能住所。公私領域運用裸露的天花板設計,不刻意隱藏消防、燈具等管線,盡情發揮原始屋高的優勢,完全沒有壓迫感,人、貓都能夠快樂舒適地生活。
身為首購族的屋主二人,在尋覓許久之後,選擇購入港都高雄的這間26坪新成屋。城藝空間設計以簡約溫潤的日式無印風為基調,並以精準的比例分割,梳理動線與空間配置,不僅將坪效全然放大,還富含日常所需的實用機能與空間美學,讓屋主二人的起家厝,完美的超乎想像。
「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的一朵花。那麼,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小王子》曾如此寫到。這間坪數有限的13.5坪小宅,對於屋主和他的愛犬來說,就像是《小王子》裡的B612星球般,雖然原格局稍嫌狹窄,卻享有絕佳的採光與窗景,能為生活帶來無盡的悠閒與美好。每當在外奔波時,只要一想起家,內心便湧上滿滿的療癒感受。
即便客廳依然是每個屋主在新家裝潢時最在意的地區,但客廳的型態漸漸不再以電視為主,而是擁抱彈性多元機能的「去客廳化設計」。究竟何謂「去客廳化」呢?難道客廳不放電視就算去客廳化設計了嗎?以下彙整 3 大去客廳化重點,依照不同空間、不同需求打造屬於這個家專屬的公領域格局!
20坪的空間,承載著一位主人和四隻貓咪的溫馨日常。在這個以「貓的居所」為主題的設計案中,設計師將空間的主角重新定義,從人轉移到貓咪身上,打造出一個專屬貓咪的樂園,同時兼顧了人與貓的和諧共處。
屋主重視每一位成員的生活舒適感,也希望針對寵物打造專屬的休憩空間,彼此和諧共融、亦獨立安好。設計團隊因應屋主期待,將三房改為二房,增加開放式書房和獨立廚房,同時也依照愛貓的習慣,打造隱藏式 Mini Bar,以及讓貓咪可以曬太陽的臥榻與動線設計,更一舉獲得 2024 法國設計獎 French Design Awards 金獎、2024倫敦設計大獎 London Design Awards 銀獎等雙料國際大獎肯定。
經營寵物美容工作室的屋主,過往曾邀請原木工坊 李佳鈺總監協助設計租賃的工作室,因美好的合作經驗,讓屋主在購入這個35坪老屋之際,選擇再續前緣。因應屋主住商混合的需求,李總監先根據過往合作的默契,明確生活與工作分界,再重複使用老件家具,在理想的預算、工期之中,為屋主打造出張弛有致的生活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