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修最困難的就是如何平衡美感與收納機能了!特別是小坪數住宅,每一分一毫的設計,都必須要講究。這間坐落於台北市的20坪小宅,原屋況存在穿堂煞與收納不足的狀況,設計師透過多年經驗將問題一一化解,讓屋主未來的新家不僅好看還很好收,住一輩子都可以超舒適!
位處北市的15坪新成屋,是一位講究質感生活的單身女子新起點。她期待的是一個既溫暖舒適,又能妥善收納生活所需的空間,同時保有日常的儀式感。成境設計以柔和燕麥色調為基底,揉捻質樸的北歐風格,透過格局微調與材質細節的鋪陳,讓這間小坪數居宅展現出剛剛好的機能與美感,快跟著小編一起來開箱吧!
「風格」是生活態度的映射,每個人對家的想像不同,可能是一抹自然純粹的留白、也可能是一種低調俐落的秩序,或是一室粗獷與溫潤並存的日常。風格不只是裝潢語彙的選擇,更是一種居住者性格與生活習慣的延伸。舨舍空間設計 顏善松設計總監 擅長以居者為核心,訂製獨具魅力的風格與機能並重的住宅空間。本篇文章將透過3所風格各異的設計案例—侘寂風、現代極簡風與輕工業風,解析如何在坪數有限的空間裡,精準地掌握色彩、材質與動線配置,讓家的樣貌成為你獨有的生活風景,居住空間也從此有了溫度、也有了靈魂。快跟著小編一起看下去吧!
25坪的老屋,由兩位大人共同居住。保有原始建物挑高的結構優勢,透過巧妙的複層規劃,讓空間劃分更為豐富、多元,不僅提升了生活機能,也保留了挑高所帶來的開闊感與自然採光,達到引景入室的效果。雖然坪數有限,但透過格局重整與視覺延伸,讓居住者在日常中實現如電影場景般的生活體驗。
25坪的北歐小宅裡,住著一對夫妻與兩個年幼孩子,空間不大,卻處處裝滿溫柔與用心。屋主希望這是一間可以一起長大的家,於是設計不僅考量當下,更放進了孩子未來分房的想像。
本案為二十多年老屋翻新,原始格局雖有夾層,但卻令空間顯得侷促、採光受限。屋主期望在僅有16坪的範圍內,從玄關、更衣室、客餐廳到多功能室擁有完整而舒適的日常生活機能,同時也希望空間能明亮通透。允庭設計團隊回應需求,拆除舊有夾層,釋放屋高並梳理空間脈絡,透過鏡面反射、玻璃穿透、淺色鋪陳與靈活收納,使有限坪數幻化為明朗流動的生活舞台,重塑小宅的寬敞想像。
初入這間30.5坪的家,首先被大片落地窗迎接的自然綠意吸引。設計上刻意弱化室內與戶外的界線,讓窗外的風景成為室內延伸的一部分,也讓整體空間多了一種呼吸感。這間日式無印風住宅由日作空間設計操刀,透過清水模、木皮、黑鐵與玻璃的協奏,精準刻劃出一種內斂且俐落的生活節奏。
對一對愛貓夫妻來說,理想的家不只是收納充足,還要有適合人與貓一同生活的舒適節奏。這間20坪的小宅在設計之初,就以「低彩度的北歐風」為主軸,透過清爽的木質基調、柔和的光影層次與靈活機能,創造出簡約而不失溫度的生活空間,三房的格局保留了每個居者的私密角落,也讓兩隻貓有了探索跳躍的自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