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坪的中成屋,是為了父母的退休生活而規劃的,在設計上期待確保居住者和一隻大型犬可以在寬敞的空間中生活,擁有豐富的互動體驗,並融入豐富的綠景,讓自然隨時環繞身旁、療癒身心。這是一個複層空間,給父母居住的空間,在格局的規劃上,設計師首先將走道拓寬,並在局部增加了收納及展示空間,使得動線更加開闊,同時增加了使用彈性,在便於年長者與大型犬移動的同時,還提供更多的空間來存放及展示家庭的物品。
如今小宅已成為一個購屋趨勢,而每個人對於家都有不同的想像和詮釋,顏善松設計師考量到空間坪效的使用,鼓勵屋主個性化的生活模式,將空間讓給自己最想要的場域。本場案例的男屋主非常熱愛烹飪,因此放大餐廚空間讓中島、餐桌成為整個家的中心,凝聚家庭間、朋友間的情感。
陳聖元設計師透過創新手法,成功克服了辦公室空間所面臨的大樑問題,並以穿透的設計將上下左右的工作空間巧妙串聯,有效增加了室內的採光量。此外,右邊整面牆的規劃更是巧妙,不僅展現了室內的屋高,還營造了開放和通透的氛圍。 在設計師的構想下,辦公室避免了過多華麗的裝飾和刻意的展示空間,而是營造了輕鬆自在的氛圍,讓每位訪客都能感受到舒適和友好。北歐丹麥風格的運用讓一樓顯得親切溫馨,灰階清水模的背景基底搭配綠色調的鐵件、盆栽裝飾以及木皮的家具和櫃體,打造出生意盎然、溫暖舒適的氛圍。
在這條巷弄深處,一棟狹長的老屋靜靜地屹立,承載著三代人的故事。這是一棟兩層樓加上頂樓鐵皮加蓋的建築,單層約35坪,屋深卻達18公尺,除了屋況老舊外,採光、通風與空間的連結度均嚴重不足,雖然各處均流露著歲月的痕跡,卻也寄宿了家族的記憶,因此屋主希望透過重新翻修,改善既有問題,延續三代情感。
坐落於精華地段的41坪老屋,存在格局破碎、廊道狹窄、收納不足與採光不佳等問題,為讓一家五口都能舒適生活,屋主二人選擇與寬象空間室內裝修合作,由源頭開始更動部分格局與重塑動線,打開老宅視野,翻新後的家不僅變得開闊通透,互動性與機能性也變得超乎想像的完善。
莫耳設計喜獲雙料捷報,除2023的美國IDA大獎銀獎外,2024再獲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美名的德國 iF 設計大獎,IF今年有來自 72 個國家,多達10,800 件的參賽作品,為全球最舉足輕重的設計獎項之一。
位處於台中市區精華地段的45坪新成屋,居宅先天坐擁大面窗景與充沛日光,頑渼空間設計先是規劃4房2廳3衛的齊備格局,打造三代同堂皆舒適自在的居住空間,其次為了讓採光遊走至場域每一隅,捨棄既定隔間型態,改以穿透材質及彈性拉門界定空間分野,打造一家五口心目中簡約俐落的現代居所,快跟著小編一起看下去吧!
台灣飲食文化中的辦桌菜充滿在地文化特色,透過不同呈現方式更讓台菜走向國際,也加入了異國風情。這間預約制頂級無菜單鐵板燒是由高齡 60 年老屋改造,空間融合了經典的中式建築特色,並加入了日式禪學風與景觀庭院設計,透過空間設計呼應店家將傳統的辦桌菜結合日式鐵板燒的烹調手法,讓前來用餐的客人從視覺、體感到味蕾感受到充滿新意的台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