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新店區50坪樓中樓的老屋改造,由於屋主常邀請親朋好友來家中作客,因此,希望能打造寬敞的公共空間讓親友聚會時感到舒適放鬆的氛圍。設計師以簡約自然的現代風格為定調,展現建材最原始美感創造樸質悠閒的居住環境,為了放大公共空間的坪數,因此設計師重新調整格局,採用開放式的客餐廳設計,以白色為主色調搭配溫潤的木建材以及大器沉穩的中性色調,營造簡約舒適的自然療癒氛圍。
只要符合空間大小的設計手法,提高獨特性,就算是小空間也可能擁有大坪數的舒適性。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這間小公寓,位於瑞典首都的斯德哥爾摩國王島附近,公寓坐落於絕佳位置可以從寬敞的陽台俯瞰克魯努貝里公園(Kronoberg Park),除此之外,從陽台引入的陽光,可以讓空間一整天都顯得清爽舒適,而這陽台是由廚房和浴室的一部份空間改造而成的
提到大坪數的居家空間,給人的印象就是寬敞舒適,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案例,是位於斯德哥爾摩,擁有7間房間,240平方公尺(約73坪)的寬敞豪宅,整體空間散著溫馨舒適氛圍。
任何出現在電影場景的都會住宅都是迷人的,這些居家空間總是能在不同的細節,透露出居住者的身分、品味或者個性。而一個好的居家空間設計,正是為著彰顯居住者而生。這間位於台中的住宅,不僅擁有優異的寬闊視野與座落地點,在設計師的規劃下,也以大都會特有的摩登與低奢,展現家的迷人丰采。
小坪數已經漸漸成為主流趨勢,運用不同的裝修手法,突破狹小擁擠的空間感受,就算住在小空間裡,也能享受大坪數的寬敞感! 到底有哪些設計方法呢? 尚屋設計的鄭設計師,和大家分享如何提升空間感,讓居家環境更舒適開闊!
空間的大小除了面積以外,更包含了高度,以及視覺的穿透感。40坪的新成屋雖然在預售屋時就做了部分客變,去除原本客廳與書房的隔間牆,讓出寬廣的公共空間,卻因為缺少專業的規畫,險些浪費這麼大坪數的空間感。幸好,屋主及時找上芽米空間設計團隊,他們擅長用最低限度的素材裝修,利用鐵件、梧桐木皮、玻璃等建材,配合格柵、懸吊、間接打光等手法,完成彷若渾然天成般的自然裝飾,讓公共區域形成優雅的流動空間,無障礙地穿梭,既開放又舒適。
擁有「人口密度高、佔地面積小、生活節奏快」等特點的香港,在無法創造大坪數住宅下,只好轉而尋求小空間的生存環境,形成在大城市建造舒適極小住宅的現象。由於香港面積不大,住宅可用土地更是少,相形之下居住空間也很難擁有方正格局。面對不夠方正的格局,設計師Konie選擇,以空間機能重疊為條件,切割的同時也區分出各個不同且完整的小環境。本案就以客廳電視牆作為主軸,清楚區分公共與私密空間,並善加運用拉門做空間界定,多出來的開放感則能消弭不規則空間的侷限,因而展現出明朗、開闊氣度。
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羅仕哲在設計案例,總會以建築物的整體空間概念去規劃,累積了十年以上的美學、藝術、建築及精緻工藝的獨特見解,擅長大坪數、別墅和雙拼格局的大尺度設計,並在大器風韻裡,以細膩的工法為每個角落注入不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