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隔成四間套房的 35 坪老屋,不僅在基礎工程上下了很多功夫,格局上更大幅度調整成為適合屋主夫妻的三房兩廳。改造後的住宅風格以北歐風簡約的架構混搭日式侘寂元素與配色,空間內以流暢的弧形語彙貫穿公私領域,不僅建立了開放式場域的優雅轉場,讓消弭了都市住宅的冰冷,化 40 坪老屋為親切舒適的生活空間。
收納盒買回家,卻因為盒子太大、太深不知如何使用嗎?生活居家 YouTube 頻道蛙家 Waja 發佈影片「無印良品 x 100 百圓商品!N 個神助攻收納組合」,介紹收納控最愛的「無印良品收納盒」,再搭配百圓收納小物,一共 12 個組合收納妙招,即使是大收納盒也能利用小物簡單分類,拿取物品更方便。
走進擁有大面積的沈穩木質,與陽光、白梅相伴的60坪大宅,絕對讓人難以相信前身是長期閒置的毛胚屋,究竟法蘭德設計團隊是如何改造而成的呢?他們以耐住實用的概念出發,針對即將入住的一家四口,除了以暖感的大地色系出發,還針對固定練琴的子女,全方位加強隔音設計,更針對小家庭需求,賦予絕佳的收納空間,卻不失優雅簡潔的現代風格。
已退休的夫妻檔捨棄台北市的住宅,選擇搬到郊區鄰近海邊的房子,享受慢步調生活。30 年靠海的老屋改造計畫中,首先將漏水壁癌問題整頓好,並將原有格局和廁所全數拆除,以拉門取代傳統隔間,打造一個流動感與通透性絕佳的空間,建構出零死角觀景退休宅。
6 年中古屋改造計畫裡,不僅要建構能陪伴兩個幼稚園孩童成長的環境,更希望讓愛貓也像家人一樣能自由穿梭在空間,落實人寵一家親的友善設計。面對原屋動線不良與採光欠佳的狀況,設計師蔣孝琪、陳芸霠對室內格局重新規劃,並以奶茶色特殊漆調和空間,搭配耐磨的石塑地板打造好清潔且對寵物友善的環境,實踐溫馨舒適的現代風格。
如何不倚賴建材的拼接,也能建立空間的風格美感呢?前身是中古屋的48坪大宅,設計團隊以內斂的低彩度色調出發,注入冷感的灰藍色調,透過燈光計畫、家具軟件,刻畫寧靜大方的理想居家,更為了一家四口的健康,使用零甲醛的塗料,細心打造安全感十足的親子宅。
面對57坪的樓中樓格局,張家翰設計師有效分配夫妻與同住長輩的活動空間劃分樓層。平面規劃上,一樓主要包含客廳、餐廳,以及為媽媽設計的孝親房,二樓則為男女屋主的私人起居室以及主臥空間,讓兩邊主人使用上互不干擾。
陳榮聲Edwin、林欣璇Linda設計師曾在紐西蘭與澳洲度過長達二十年的生活與工作,深受外地文化與思維的熏陶。懷抱著對國外思維的熱愛,他們如今將這份經驗帶回台灣,透過對五十年老屋的改造,不僅營造了一個專屬自己的居家空間,更是傳達了對居家設計的堅持與理念。 以設計者的角度來說,家庭生活、使用習慣與機能層面都應回歸到舒適性與生活需求為根本,因此,陳榮聲Edwin、林欣璇Linda設計師本次以返璞歸真的理念打造自宅空間,強調放鬆與溫暖,讓設計更貼近人文關懷,使居家空間不被過度設計,而是突顯放鬆與溫馨氛圍,用材質營造富有人情味的空間,凸顯空間的本質,使人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