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只能住小家庭的 22.5 坪新成屋,在設計師重新規劃格局下妥善安排三房兩廳還有兩間衛浴,讓夫妻與兩位長輩、連同一隻愛貓能一起舒服地生活在同個屋簷下,塑造能包容家人齊聚、也能找到私人放鬆休憩角落的空間,在坪數與人數之間規劃出最平衡的生活場域。
很多人都會覺得家裡一定要有三房兩廳,或是一定要有多大的餐廚空間,但若是格局動線規劃不當,就會造成走道狹窄、生活不便,反而適得其反,因此近期有不少居家都開始採取「減法設計」,來避免不合宜的室內裝潢。事實上,減法設計不是斷捨離到一無所有,而是比例剛剛好,只留下自己需要的,不過度守著自己想要的,這樣才能住得安心又舒服。以下就整理了 7 種減法設計及相關案例,裝潢時不妨參考一下囉!
走入50坪的3房3廳北歐宅,整體以木質調、清新白及鐵件元素鋪陳空間,天花板、地坪及牆面設計上運用大量弧型與線性元素,讓圓融韻律走入空間意向,設計師以開放式的公領域作為一家人的生活中心,讓客、餐、休憩區成為漫溢歡聲笑語的場域。
走入3房2廳2衛的工業風住宅,設計師以穩重深色鋪陳空間,運用鐵件元素與溫煦木質打造復古情調的住宅空間,讓冷硬與暖調柔和空間調性,以軌道燈、復古軟裝元素妝點其中,形塑工業風的自然風貌,成就屋主期待的暖心Loft宅。
30年老屋搖身一變成現代風商業空間,空間中運用大量白、灰色調並適時加入木質肌理,交織室內的清新感受,營造出簡潔明亮的眼科診所,同時兼顧業主需求將其打造為無障礙友善空間,透過加寬廊道、保持左右側動線的流暢,並於廁所門口加入斜坡設計,由內而外打造無障礙友善空間,齊備的診所機能更營造讓消費者安心的看診氛圍。
老屋比新成屋擁有更多實際能使用的空間坪數,但在老屋翻新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到漏水壁癌、採光通風不佳、水電管線需更新、格局隔間不符合生活需求等裝潢設計問題,因此就必須投入更多的預算於基礎工程上,如此才能確保老屋安全無虞,住得長久舒適。來看看設計師如何透過空間格局的重新配置,讓大齡老屋在改造後變成採光好、動線流暢的現代住宅吧!
磨石子是台灣許多老屋與透天厝代表性的建材,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更是住宅共同的回憶。隨著流行的循環,50-70 年代經典的磨石子裝潢在 2020 又重出江湖,從文青咖啡廳、時髦選物店到各類風格居家設計,都找得到磨石子這個復古建材的蹤影,同時也以嶄新的姿態呈與現代空間接軌。
110坪商業空間,是位於北市的新創公司「Snapask Taiwan」辦公室,設計團隊施以現代風手法,注入純白色系為基底,巧搭木質與金色元素,以清新無壓的視覺場景,傳遞公司本身的年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