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訊息傳遞幾乎實現了零時差,但快節奏的生活同時也讓人們的身心倍感壓力。居家空間,如同一處專屬於居者的隱世桃花源,若是能融入強調生活回歸本質的「自然宅」理念,更能為生活帶來一種全新的平衡與安逸,不僅能讓家人間情感更緊密,還能達到療癒身心的效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自然宅是什麼吧!
即便兩個孩子還小,仍要考量未來分房睡問題,所以預售屋客變時可以留下三房配置,反而該運用更多預算於屋主目前所需。然後方便整理的室內風格,在 10~15 年後、孩子長大要換屋時,也比較好搬遷。
一個充滿自然氛圍且井然有序的生活空間,是一家三口嚮往的新居樣貌。面對這間 31 坪預售屋,設計團隊以日式風格為基調,不同紋理與色澤的木質元素堆疊而成自然溫室;將原本阻隔空間與採光的隔間牆替換成整面玻璃折疊門,讓光線能自由穿梭於各個空間,即便規劃了完整的三房兩廳兩衛,依然擁有超越實際坪數的寬闊感。
今天要帶大家來開箱一個15坪、2房2廳的新成屋,這是一個單身女性的小資簡約宅,運用了莫蘭迪綠,一起來看看設計師精彩的設計!
事業有成的女主人,不僅擁有頂尖的時尚品味,更有一顆熱愛動物的心;希望50坪三房的毛胚屋,兼具美感與機能的居家空間,讓自己與愛犬都能舒適自在。設計師以往的作品,讓女屋主深受啟發,她期待設計師能充分發揮創意,完成一處實現居住夢想的地方。設計師從美式、法式、現代等多元風格中擷取精華,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不僅符合女主人的個人特質,並考量到居住者的使用習慣,將開放式的客廳、餐廳與書房設計開放串聯;中島吧台則滿足需求,可作為視訊會議、工作、休憩的多功能區域。
座落於台北市的28坪中古屋,原屋況存在動線不佳、收納不足與格局不合需求等問題,為讓屋主更從容的享受生活,設計師先根據需求與生活習慣重整隔間配置,再搭配去客廳化概念,破除空間限制。翻新後的家,不僅動線變順暢,收納機能更完善,還起到促進交流互動的效果,溫馨甜美的親子生活,就此拉開序幕。
以流動性的思維,將190坪的複層空間,雕琢成一座靜謐的現代禪意居所。空間不再是僵化的方盒,而是隨著居住者的需求,自由伸展、轉折的處所。全室以微水泥作為主要材質,帶有溫潤質感的材料,不僅能讓空間充滿現代感,更能營造出細膩而溫柔的觸感。正如莊子所言:「虛室生白」,唯有去除繁複的裝飾,才能讓空間煥發出純淨的光芒。設計師巧妙運用微水泥的特性,將牆面、天花板、家具,綻放出簡約卻不簡單的空間氛圍。
27坪的新成屋承載著屋主對家的期盼與溫暖的空間,設計團隊透過精心的格局規劃與色彩搭配,將一個原本平凡的小家,規劃成兼具美學與機能的舒適居所。屋主期待在設計上兼顧實用性,像是能擁有掃地機器人的家、多一間書房空間、安排中島、電器收納空間,最後則是讓一家四口團聚用餐的餐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