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坪單身宅為樓中樓格局,整體風格定調為現代風,設計師依循居住需求更改格局,增設一間多功能房間、一間臥房,並於主臥室內拓出專屬書房場域,同時縮短廚房與餐桌間的距離,打造開放式互動餐廚房,打造出一個人的小豪邸,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疫情籠罩全球的 2020,樺設設計作品為室內設計界帶來振奮消息,勇奪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Gold Winner 金獎」及「Silver Winner 銀獎」。以平常心面對得獎,始終秉持著為每個屋主量身訂造符合需求的原則,樺設設計總監李羿樺認為:「一個舒適的空間,擁有良好的採光、流暢的動線、線條俐落感以及在色系的搭配上講求自然、在材料上最重視的建材的用料是否環保和健康,即是適合現代追求的生活模式。」為新世代設計風格下了註解。
很多人都會覺得家裡一定要有三房兩廳,或是一定要有多大的餐廚空間,但若是格局動線規劃不當,就會造成走道狹窄、生活不便,反而適得其反,因此近期有不少居家都開始採取「減法設計」,來避免不合宜的室內裝潢。事實上,減法設計不是斷捨離到一無所有,而是比例剛剛好,只留下自己需要的,不過度守著自己想要的,這樣才能住得安心又舒服。以下就整理了 7 種減法設計及相關案例,裝潢時不妨參考一下囉!
走入50坪的3房3廳北歐宅,整體以木質調、清新白及鐵件元素鋪陳空間,天花板、地坪及牆面設計上運用大量弧型與線性元素,讓圓融韻律走入空間意向,設計師以開放式的公領域作為一家人的生活中心,讓客、餐、休憩區成為漫溢歡聲笑語的場域。
走入3房2廳2衛的工業風住宅,設計師以穩重深色鋪陳空間,運用鐵件元素與溫煦木質打造復古情調的住宅空間,讓冷硬與暖調柔和空間調性,以軌道燈、復古軟裝元素妝點其中,形塑工業風的自然風貌,成就屋主期待的暖心Loft宅。
30年老屋搖身一變成現代風商業空間,空間中運用大量白、灰色調並適時加入木質肌理,交織室內的清新感受,營造出簡潔明亮的眼科診所,同時兼顧業主需求將其打造為無障礙友善空間,透過加寬廊道、保持左右側動線的流暢,並於廁所門口加入斜坡設計,由內而外打造無障礙友善空間,齊備的診所機能更營造讓消費者安心的看診氛圍。
現代城市雖然大樓林立、新建案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是中古屋、老屋擁有更多能實際使用的生活空間與良好位置,因此也受到買屋者的重視。例如這間已有 50 年歷史的老屋,雖然屋齡已久,但其位於寧靜的街道、兩側滿佈綠蔭,日光更透過樹梢灑落光影展現歲月靜好,令屋主夫妻為了這美好決定帶兩個小朋友在此定居,給予更舒適的居家環境。
老屋比新成屋擁有更多實際能使用的空間坪數,但在老屋翻新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到漏水壁癌、採光通風不佳、水電管線需更新、格局隔間不符合生活需求等裝潢設計問題,因此就必須投入更多的預算於基礎工程上,如此才能確保老屋安全無虞,住得長久舒適。來看看設計師如何透過空間格局的重新配置,讓大齡老屋在改造後變成採光好、動線流暢的現代住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