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明君對空間源源不絕的想像力,除了校園時期紮實的美學訓練與專業知識支持,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過去長達九年拍攝電影、廣告影片、MTV的相關資歷,因此他所經手的空間,總是有種難以言喻的浪漫,就算是收納的詮釋方式也是如此。
元均制作主持設計師馬愷君,在位於台北木柵、30年屋齡的個案設計手法上,以簡約人文自然風格,替即將退休的屋主夫妻,量身打造出舒適、明亮、開闊、悠閒、具質感的生活空間,透過材質、格局、顏色、比例有效的規劃安排,摒除原始格局當中嚴重的壁癌、漏水、採光不佳、動線侷促等惱人問題。
相信每一位設計師在與屋主溝通時,最常聽到不外乎是:「我希望有很多的收納空間」;「我不善於整理,希望設計師能幫我規劃出輕鬆好整理又有系統的收納空間」;「我希望有一個開放式但也要能擺很多東西」......各類對於收納的殷切需求。雖然,收納的機能性固然重要,但有時過多的收納櫃反而和空間動線所有衝突,對設計師和屋主來說無疑是一場取與捨的拉鋸戰。
如果以為「收納」這件事只是做個櫃子把東西放進去,不但毫無創意,也未免太小看了它所可能呈現出的設計性。2014年初在香港亞太區設計大獎的酒店設計類擠進top 10,與文華酒店、W Hotel等知名的國際酒店並駕齊驅的L′atelier Fantasia繽紛設計團隊,擁有「設計」、「藝術」、「家飾」鐵3角部門,一直堅持居家品味的高低不在於花了多少裝潢費,而在於精準、專業且具時尚美感的設計,就連收納在「美感」這個關卡都絲毫不馬虎,十足的收納量對他們而言只是基本功,如何將「收納」自然融於生活機能X美學藝術,豐富空間的層次感,才是繽紛團隊努力的方向。
台灣住宅空間小,寸土寸金之下,收納就是一門大學問了。但收納不能只重視需求,有時透過創意或風格打造的收納空間,反而能成為視覺焦點,讓過去總給予一般人「見不得人」,而總是隱藏在櫃體、家具之中收納機能,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空間設計中最吸睛的主角。
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羅仕哲在設計案例,總會以建築物的整體空間概念去規劃,累積了十年以上的美學、藝術、建築及精緻工藝的獨特見解,擅長大坪數、別墅和雙拼格局的大尺度設計,並在大器風韻裡,以細膩的工法為每個角落注入不同生命。
其實從進屋只感覺這真是一個明亮舒適的房子,經設計師說明才真的感覺到從玄關開始,一路進到客廳、廚房、書房、臥房,滿屋子都是收納櫃,卻讓人感覺不到有那麼多櫃子的存在,這些龐大的收納空間就自然而然融入於室內各個空間,這就是大琚空間設計主持設計師許有森的魔法,將有形的收納櫃化於無形的空間對話。
隱藏式的美形收納設計利用家具、空間整體規劃將收納空間藏住,以結合風格塑造、建材運用等方式提升整體的美感。一起和小編來看看楊崇毅設計師是如何規劃美型收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