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住進擁有滿滿陽光的房子裡,「採光」條件的好壞,不僅決定了居住舒適度,也間接影響通風、壁癌等問題。然而買下新房子後,卻發現受限於建築條件,如封閉長型屋、單面採光等,經常造成室內陰暗、光線不足等困擾,設計師針對常見的採光困擾,透過格局調整、陽台、庭園引景以及家具家飾的妝點,一次精闢破解採光問題!
光,對於生活空間來說,就像是靈魂般的存在,當我們走進一間採光舒適的住宅時,彷彿能感受到空間中散發出更多放鬆、自在的能量。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貝聿銘也曾說過:「讓光線來做設計」,生活空間若以光影為主軸改動格局,並在建材與軟裝的輔助搭配下,原始採光得以改善,其他屋況缺陷也可能同時化解。
擁有舒適的日光宅,享受太陽光的照拂相信是許多居住在都市叢林人們的夢想,竹村設計魏立彥設計師認為,日光宅需要在自然採光具有基本水準,而在設計時室內色調不要太強烈,將空間當成一塊畫布,才能享受光影在室內的搖曳變化。今天他藉由下面兩個日光宅案例,帶我們進入沐浴於光線之中的世界。
走入 48 坪的透天別墅,室內陽台透著和煦日光;寬敞的長型空間將客廳與開放式餐廚相連,讓喜愛烘焙的屋主能在閒暇之餘,與家人朋友在中島廚房裡沐浴天井灑落的著陽光享受烘焙樂趣。
三房兩廳的34坪老屋,設計師運用木皮、灰色、玻璃、進口磚等建材,結合簡約自然的設計風格,打造出充滿溫暖感的生活視野。客廳打造一面不做滿的電視牆,不僅讓空間看起來更寬廣,也讓玄關進到公共領域時,形成回字形路徑,畫出流暢的動線。
為了迎接第二個小生命的到來,屋主一家決定在這間37坪的新居展開新生活,設計團隊拋開以線板為主的設計思維,以輕奢華元素帶入新古典視野,注入明亮的純白色系,再撒上柔和的暖暖日光,詮釋優雅又充滿溫度的雪國童話。
50坪的老屋,設計師運用不同材質特性展現灰色的層次,堆疊出放鬆溫潤的居家氛圍,藉由溫潤木皮調和冷調灰色,堆疊出沈澱放鬆的居家氛圍。首先拆除舊樓梯,以鐵件、長虹玻璃重新打造通透的新樓梯,藉由樓板的開口,來改善空氣流通,也讓光線可自由穿梭,順勢帶入比較無光的地下室。
科技業屋主的 39 坪新成屋選用淺木質為主軸,搭配建築本身的大面積採光,充分表現北歐風的居家生活溫度,白天舒適且敞亮。公領域屬單面採光,在格局設計上,透過有隔間、無隔閡的半隔間手法劃出領域區塊,保持光影、視線及動線的流通,同時具有放大視覺空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