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居家裝潢有了新的改變,根據pinterest 2022年度趨勢預測中提到,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中加入個人興趣空間,就算與家人日日相對,也能有獨立空間沉澱心靈,回歸自我,找回最真實的自己。
台灣都市地狹人稠,考慮家中格局和裝潢時,不僅錢要花在刀口上,空間設計也要符合生活習慣。設計家Searchome在社群調查民眾室內裝修的「三大遺珠」,若能在家中多打造一個空間,最希望那是什麼?發現民眾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傾向為現有居家生活營造休閒感、加強收納機能,顯示多功能空間才是現代室內設計趨勢。
改造屋齡四十年老屋的格局,廚房改為開放式擴大公共空間;廳區沒有大型量體遮蔽視野,360 度美型半高電視牆形塑連貫通透的空間感;長型廊道拓展空間景深也讓光線能穿透到後方多功能空間。重整後的餐廚區除了空間感與動線都優化之外,也規劃出工作陽台滿足屋主的需求。
原本格局是 3 房加上 1 開放多功能空間,屋主希望將原本開放空間變成主臥更衣室,又希望要有完整玄關、餐廳等功能,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規劃出不同領域,又要滿足收納和動線順暢等需求,是此案規劃的重點。
有生育計畫以及考慮養寵物的新婚夫妻,設計師在規劃室內空間時著重在滿足夫妻現有需求以及適應未來變化。40坪中古屋改造計畫首先將三房中較小的一房改為開放式書房,拆除側牆安裝玻璃拉門、並在窗邊打造休憩臥榻,在公領域增添一處夫妻兩可活用的多功能空間,未來也可以當作孩子唸書與遊戲、與寵物一起玩樂的的房間。
斷、捨、離是許多人在裝修新居時必經的歷程,隱藏式收納,則是大多數設計師為減少空間亂源最常見的設計手法。向來崇尚「以自然為師」的仝育室內設計鄭瑞文、莊媛婷兩位設計師,大膽將「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思維,放進公共區,進入客廳,絲毫不見任何收納規劃,只見不及頂的電視牆前方,出現簡潔俐落的平台,展示著漂流木藝術品,沒有任何生活雜物,牆的後方,才是奧妙的多功能空間,井然有序的規劃了展示、收納品茗、品酒、閱讀所需用品的空間,呈現出簡約之美。
36 坪現代風場域,是一間坐落於市中心的設計公司的多功能空間,有別於一般商空,承載著會議、接待、以及實驗性和概念性發展的理念實踐,交織成具有人文精神的靈性空間,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規劃上,以反物理架構的場域為概念,將戶外場景以無邊際的手法、向內延伸一直貫穿至內部接待區,打造出模糊室內與室外界線的
夫妻兩人的甜蜜天地由於人數單純,不需過多複雜的隔間,設計團隊以開放式設計與動線作為設計主軸,讓 23 坪半的居家空間通透又明亮!設計師將用餐空間安排在入門處,除了與開放式廚房產生順暢的烹飪動線,同時也將最好採光保留給客廳;客廳更巧妙以展示櫃體劃分半開放多功能空間,用以閱讀、休憩的所在,必要時也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