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棟透天厝」是台灣早期住宅的代表,多為三或四層設計、單層基地面積狹窄的長型屋,在空間運用與採光通風都比較差。拾隅空間設計對這棟位於高雄、總面積 72 坪的四層連排透天厝,從裏到外進行全面改造。除了天地壁的拆除多餘的隔間牆,重塑樓梯優化分層動線外,局部利用玻璃材質鋪陳立面與地板,更鑿出天井垂直引入採光,重塑後的透天沐浴於日光。原本將要被時代淘汰的台灣傳統住宅型態,透過設計團隊縝密改造計畫,專注於建築內部空間的規劃,著重提升美學、功能性與體驗的設計手法,也讓這間標誌性住宅榮獲2025 iF DESIGN AWARD Winner殊榮,開啟老透天嶄新生命!
15 坪的小宅,屋主是熱愛閱讀的夫妻,在他們退休後,待在家的時間也變多了,因此更期待空間設計,可以更加符合兩人的日常喜好。因此專業細心的設計師以「大書牆」為設計主題,並提升空間的穿透感和坪效彈性,透過雙面皆可使用的設計串起客廳和臥室,隨時隨地就能拾起一本書卷,自在地享受閱讀樂趣。
一般室內設計格局往往遵循固定的模式,如方正的房間、獨立的客廳與餐廳或者餐廳就應該緊鄰客廳等等傳統觀念。但隨著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與空間利用的創新,新型格局正逐漸顛覆我們對住宅空間的想像。不論是小坪數住宅、挑高公寓,還是開放式設計,格局不再只有一種可能,而是根據居者需求或現有空間因素而靈活變化。以下 4 種特殊格局的設計概念,挑戰傳統的空間配置,讓住家變得更具個性與實用性!
18 坪的單層住宅,坪數較為有限,女屋主希望能善用每一分空間,打造出寬敞的空間感,以及充裕的機能性。設計師深入了解屋主的需求後,善用客變階段重新布局,由兩間房間更改為一間主臥與獨立更衣室,並將兩套衛浴精簡為一套半,在不影響實際生活機能的前提下,完美實現了更大、更舒適的公共區域。
老屋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採光不足,設計師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巧妙拆除部分不必要的隔間,改以開放式設計串聯客廳與餐廳,提升空間的通透性。入口處的牆面改以冰磚玻璃替代,不僅保有隱私,也讓自然光線得以流入室內,使整體氛圍更加明亮。
劉玉婷設計師為一對熱愛閱讀的退休夫妻打造溫暖書香居所,細膩規劃讓小宅也有舒適溫暖的味道。退休後,屋主待在家的時間增多,設計需要更加貼合生活愛好,並提升穿透感與坪效靈活度。因此,她以「大書牆」為核心,透過雙面設計串聯客廳與臥室,讓閱讀融入日常。即便空間不大,透過用心規劃,依然能打造自在悠閒的退休生活。
電動窗簾不僅提升居家便利性,也讓家庭生活更具智能化。本篇告訴您電動窗簾如何挑選,並介紹安裝過程中需要注意的5大重點,輕鬆打造理想的居家環境!
劉玉婷設計師透過她深厚的專業能力與敏銳洞察力,為追求實用性與舒適度的女屋主,打造了一個充滿智慧規劃的小宅設計。經過改造,不僅小坪數展現寬敞感,還融入多元功能與強大收納,成功提升生活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