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翻新」代表觀點革新、蛻變重生,運用健康材質、提升居住品質,為生活風貌提供更多的選項。老舊狹長型街屋,自然採光僅來自房屋前、後的陽台,設計師直覺以門口起始將長廊一分為二,房屋的南向與北向兩端分別是餐廳與臥室,不僅日光滿屋,流動的空氣吹進有氧的風。
從瑞士外派到台北工作的 Nathan,非常喜歡台灣的熱鬧環境,走出門不用幾分鐘就能享有高生活機能與交通便利,因此選擇了這幢高達50年的老街屋。但台灣的街屋格局,不僅窄小陰暗,又經常是位於街邊,讓整個居住環境擁擠不寧靜。Nathan 希望有好採光,妻子則期望盡可能保留空間原貌並以中性色調來表現居家風格,KC Studio 均漢設計不爭取更多空間,反而以擁有最大光源為主要概念向上發展、補強結構保留柱體原貌,展現出一間不矯揉造作的工業宅。
採光不足、棟距過近、缺乏隱私、噪音干擾……上述的缺點皆是台灣老式長型街屋所要面對的問題,均漢設計發揮巧思,將透天三層樓藉由色彩、材質、設計手法、現代科技統整擘畫,以卷土重來的決心大破大立,這麼精彩的案例,絕對要大力推薦!
居住在老式長型街屋格局的一家三口,為採光不足與狹隘深度所困擾,原先求助於設計師為居家空間進行簡易裝修,但經設計師評估發現,天花用料不佳導致使用年限遭受壓縮,因此採納專業建議進行全室裝修,並提升天花高度,使視覺端景更加開闊。設計師首先改善客廳深度不足問題,抹除電視櫃所占體積並簡化電視牆占比,另外將電器
在台灣,傳統都市聚落裡經常可見「街屋」,由於每個「家」相互緊密連接,所以「採光問題」往往是最需改善的問題。在此基地 20 米深、卻僅有 4 米寬的臨路開口,該如何破解老宅陰暗空間,帶入陽光、空氣並創造出綠的自然場域,是此次設計師面對的最大挑戰。
屋案本身除了因屋齡老化而導致漏水、壁癌等毛病之外,最需要改善的狀況其實是長型街屋所造成的狹長格局,不但讓 55 坪的空間顯得窄長侷促,而且通風與採光也無法均勻分布於空間中。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空間並改善整體環境給人的窘迫印象,成為設計的主要重點。
一如台北居住密度這麼高的城市,當街廓的發展走過一定輪迴後,自然會出現許多富於時間資歷的公寓或街屋。不過老舊的房子不見得就不好,它們有的座落地點絕佳,擁有多數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機能,有的安身在溫暖社區裡,鄰里都是相交數十年的好友,生活起來熱鬧又有趣,跟冷冰冰的摩天大樓相比,相信許多人還是選擇住了多年的革命夥伴,因此,擁有豐富實務經驗與深厚建築根基的設計師Jason就說:「老房子只要處理得宜,適度更新一些因時間而產生的屋況問題,就一定能住得安心又舒服!」
屋齡超過30年,原況相當老舊的透天連棟街屋,是屋主從小生長的家。 原本家人打算賣掉老房子另購新屋,不過最終因為念舊而作罷,基於累積多年的革命情感與童年記憶,當其他家人遷往新家居住時,年輕屋主決定趁這個清空的好機會,委託震騰設計重新為老家進行內外徹底的改造,於是設計總監-林喬立依據屋主喜好和未來的實際需求,結合日式與現代簡約的風格元素,從外觀到內裝逐一執行更新步驟,讓資深的老建築有機會脫胎換骨,也打造一座質感令人欣羨的專屬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