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曾經住過國外,或因為工作旅行常有出國經驗的人來說,可能對當時的生活模式念念不忘,或已經習慣了大空間的舒適感,總是希望能在現在的家中也能重現美好的記憶。這些屋主基於自己的生活習慣,大多會要求設計開放式的客餐廳,對結合多功能的機能設計接受度較高。
這間複合式住宅屋齡超過 34 年了,舊式的建築普遍有採光及樑柱的缺點,幸好,老宅位於邊間頂樓,加大窗戶引進自然光不是問題,困難的是屋高明顯偏低,最矮的部分,從樑下算起,到地面僅僅 223 公分,如果沒有改善,壓迫感將如影隨形。
隨著時化潮流越來越重視個人化,家已不再只是居住的功能,也可以是滿足自我,附加了夢想與個人興趣的專屬空間,可以獨樂樂,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打破傳統空間的定義,讓音樂吧檯可以當餐桌,朋友聚會喜歡待在餐廳更勝於客廳,即使是最私密的衛浴空間,都能成為美麗的公開展示。
客廳是起居生活的核心,也是迎賓的重要空間;廚房是料理美食,傳遞幸福的場所,餐廳則是家人與親友歡聚,共享佳餚的團圓之處。但是近年來,這些空間的界線逐漸模糊,不管是大到宴會廳式的極致功能,或是小坪數住家的複合式機能設計,都是在同一個大空間裡,就能滿足家人互動的需求。
不同於華人住宅習慣把充滿油煙的廚房關起來,歐美地區的住宅多半採取開放式的廚房設計,讓料理美食的空間與用餐的餐廳及聚會的客廳連繫在一起。開放式餐廚空間所創造的生活型態,也往往更適合輕鬆隨意的 Party 聚會,三五好友可以一邊開心的品酒用餐,一邊參與美食製作的過程,主人與客人之間的隔閡就在談笑之間消除了,好友們的感情也更加提升,是不是很棒呢?
療癒風格,感覺是種抽象而玄妙的定義,但有一種設計師,天生就有讓初次見面的屋主卸下心防,把對於家的渴望和夢想,鉅細靡遺說清楚的天賦。品楨空間設計的陳膺信設計師,就是如此溫暖療癒的一位設計師,從他的空間作品中,往往也能感受到屬於居住者與眾不同的個人特質與溫度。
既然三房兩廳已綽綽有餘,何不讓空間更有想像力?將廚房從閉鎖的狹空間內解放,從玄關、客廳到廚房的串聯為主軸,側開的書房成了旁伸的動線,將工作陽台化為空間的綠支援……原來,陰沈壞格局也能變身開朗明亮宅!
別以為開放空間只是單純地取消隔間,其實要從家的這一頭看得到那一邊,也是要突破視覺動線的限制,更要注意整體的設計美感,不然美其名的開放空間,恐怕淪為一個空盪盪的水泥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