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位於台北蛋黃區的 32 坪老屋,因四十年的歲月累積而逐漸顯露舊態,但依然擁有新成屋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設計團隊首先處理高齡老屋的屋況問題,透過縝密的基礎工程翻新,修復老舊管線並重新規劃格局。重新梳理動線,將書房與公共空間的比例調整得更貼近日常習慣。透過延展客餐廳的尺度、保留前後陽台的採光優勢,使生活核心區域更顯寬闊明朗,而私領域則維持靜謐氛圍,讓閱讀與休息能自然切換。這是一場既承襲歲月記憶、又回應當下需求的老屋改造,於城市中寫下新的生活篇章。
在一片講求極致個人化與生活質感的室內設計浪潮中,位於精華地段的百坪毛胚屋,委託專業設計,設計總監從「自住」的角度出發,深入理解每位家人的需求,於格局規劃上保留主臥及兩間子女房,其餘空間則釋放為公領域,讓家人能自在共享、彼此交流,透過多元異材質拼接、隱藏收納、燈光設計與工藝細節,實現兼具低調奢華與高機能的豪宅居所。
退休,是另一個新生活的開始!這間屋齡約十年的 42 坪中古屋,面對勤美綠園道擁有絕佳市景,住宅為少見的一戶兩層電梯大樓,落腳室內設計團隊徹底變動了樓梯的走向,更巧妙界定出獨立的玄關落塵區,同時讓公領域的視野更為開闊。利用住宅上下分層優勢將公私領域分開規劃,建構出舒適的三房兩廳三衛格局。住宅風格以大地色系為主軸,質樸的清水模塗料與木紋系統板材建構的日式風格,隔絕了都市紊亂的視覺刺激;客廳的大開窗充分發揮了住宅地理位置優勢,讓豐沛的窗景綠意成為居宅最自然的背景布幕。
坐落在綠野池畔,遠離了都市喧囂,設計師結合時尚大器的現代風,以「光」與「自然」為設計出發點,搭襯著柔和的米色調、俐落黑調,以及時髦冷冽的不鏽鋼材質,並穿插隱現的盎然綠意,不僅實現了屋主期待的度假氛圍感,更展現剛柔並濟的現代美學內涵。
兩位屋主非常珍視他們的鸚鵡家人,因此 15 坪新家的裝潢設計中,除了滿足兩人的基本生活機能外,也需要在家中為鸚鵡規劃自由活動和休憩棲息的空間。設計師打造出斜屋頂天花板,有效提升屋高視感,也為鸚鵡的飛翔活動保留更充裕的高度,低點更能隱藏樑柱和冷氣設備,創造人類與寵物的完美生活平衡。
39坪的現代風居家,因原有樑柱明顯且格局封閉,因此設計師以十字軸線的延展為設計出發點,化解封閉格局的侷限性,搭配複合式的功能區設定,開拓出寬敞大器的公共空間。而玄關櫃、電視牆及天花樑柱,分別採用了不同的色彩表現,結合地坪材質的延伸,創造出漸進式的動線層次和空間秩序,並賦予豐富多元的美感表現。
居住人口年齡層跨度大的狀況下,在裝潢設計上難度相對提高不少,要考量到不同年齡對於空間的需求、結合每個人的喜好。這間 36 坪的新成屋為三代同堂住宅裡,重視採光的引入與舒適開闊的格局,家人之間彼此照應;3+1 房設計賦予每個居住者舒適的寢居空間外,也滿足屋主的書房需求。風格上以簡約現代設計為藍本,透過壁布、陶瓷板、大理石、鍍鈦金屬板和實木地板等等精緻建材,替三代同堂訂製舒適共享的生活居所。
現代社會寸土寸金,每人可支配坪效逐漸縮小,不到20坪的小宅,室內設計怎麼做才可以住的療癒呢?擁有十多年設計經驗的至文室內裝修設計,希望透過多年經驗,找到最能發揮小宅坪效的設計,為屋主打造兼具美感、機能與未來彈性的生活空間。現在就透過 3 個案例,一起看看療癒小宅的設計重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