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近百坪的中古屋經過改建,雖陽台景觀寬敞,但原始隔間造成內部陰暗且通風不佳。屋主希望改建後的空間既能滿足與朋友聚餐小酌的需求,又不會干擾家人。因此,主要的設計挑戰是優化動線、提升空間明亮度,以確保居住者的舒適感。
60坪的新成屋居住者為一家三口,期待在空間規劃上擁有大器寬敞的客廳、空氣流通的廚房、明亮採光的臥室及健身場域,設計旨在通過流動、開放的場域有利於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並在大起居空間中植入會客、工作、聚會等功能,帶給家庭更多元及平衡的選擇。
每當倚窗眺望,城市花園與綠意滿園的露臺景觀,讓人從舟車勞頓中緩過神來,療癒鬆弛的狀態,夢想中退休宅的故事便已啟動。97坪的美式風新成屋,透過窗外的樹蔭和露臺平衡景觀和各個空間之間的緊密聯繫,保有空間的開闊性,強調通風和氣流流動的重要性,而室內的空間設計則以匠心獨具的雕琢,創造空間細節與精微處,達到室內外相互呼應的極致作為。
職業為航空業的屋主對於旅遊充滿熱情,購入的新居希望在室內空間保有不受拘束的開闊感。錡羽創意空間設計對 31 坪預售屋進行客變,以工業風格作為住宅基調呼應屋主職業。開放式落塵區整合了鞋櫃、穿鞋椅與理容鏡於一個量體,鞋櫃鐵網設計能修飾鞋履又能達到通風效果;一旁連接的矮櫃讓餐廳區的陽台採光能映照到落塵區,消弭玄關昏暗的問題。
年過半百的高齡老屋除了基礎管線問題外,還存在格局破碎、通風不良等棘手狀況,為在入住前預先為舒適生活奠定基礎,選擇邀請有多年老屋創生經驗的成境設計 李順程設計師一同合作,將屋況堪憂的高齡老屋轉化為清新明亮的日光北歐宅。
幸福的三口小家庭,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到來,面對廚房、廁所需要整修,又僅有2+1房格局的老屋,要如何改造才能滿足全家的需求呢?設計團隊在27坪空間裡,納入美好的淡水河畔美景,並以開放式手法,重塑採光與通風,更進化為3+1房,讓老屋繼續陪伴全家創造幸福回憶!
「一個建築物的更新,並不需要用過度的裝修,反而應該著重空間的互動性,以及自然通風與採光。」陳嘉民空間設計的陳頡笙建築師如此提到。
50 坪的毛胚屋環繞著一大片令人稱羨的森林綠景,為了實現屋主期待的寬敞空間感,與滿足良好通風和採光;因此銘家室內設計團隊以圍繞的森林景觀為靈感起點,透過格局動線的調整,以及空間的彈性開放,賦予自由舒適的起居空間,讓親子家庭日常和社交聚會活動,輕鬆自在地漫遊於樹冠綠影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