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由於屋主須居家辦公,考量在家時間變長,可做簡單料理、瑜珈等舒適的生活模式,加上此22坪老屋周圍的環境清幽,因此購入老宅並進行翻修。將各項基礎工程翻新、替換,從根本的體質著手,並拆除隔間牆、解放格局,融合客、餐廳與廚房空間,搭配整排窗戶,讓公領域顯寬敞、開闊。
33 坪預售屋在客變期間,屋主一家三口即將多一位新成員,因此爾聲空間設計團隊重新思考空間運用,不僅將客變後的隔間牆大部分打除、重新設定插座位置,連同選用的材質也一併升級環保建材,實踐安全自然的親子住宅。
有限坪數的居住空間,如何透過設計巧思,打造迷人且舒適的質感家屋? 18 坪現代風居所裡,拆除隔間牆、打開室內空間,並透過「純粹獨白」的設計核心,使用大量的白色調為基底,搭配落地窗引入戶外充沛自然光,鏡面反射、延伸光線,形塑明亮的視野,讓空間尺度持續放大;局部的弧形線條與漸層立面,則替生活創造一抹動人的韻律感。
50 坪中古屋重整格局,拆除隔間後找回了坪數優勢,騰出空間規劃充足收納和儲藏室,原本惱人的住宅大樑成為客餐廳的曖昧分野,最後將原始隔間牆改為玻璃拉門,白百葉修飾了老屋鋁窗,用浪漫的新古典語彙實踐一家三口的夢想居所。
居家空間的靈感,源自屋主對生活的想望與追求,也是實現個人理想的重要一環。對此案的屋主來說,工作上需時常海外出差,希望台灣這個120坪毛胚屋改造現代風的空間裡,可以享有寬敞環境,也能充滿國外家鄉的熟悉味道。設計師解析屋主對生活空間深切的盼望,透過落地窗設計、降低至最少的隔間牆,布局酷炫的照明設計,不僅破除台灣建築普遍狹窄的格局限制,更創造屋主冀望的寬敞開放的時尚宅邸;而融入壁爐的靈感設計,傳遞著國外生活感的記憶與溫度。
舒適住宅的基石,來自於妥善的格局規劃!隔間牆的拆除或保留、門扇的材質挑選,以及地坪設計都會影響住宅的空間感,不論是老屋翻新、或是預售屋客變,找出空間優勢將格局調整成符合屋主需求的設計,才能將住宅坪效最大化。以下就透過天沐設計操刀的 4 間住宅,降低無謂的立面裝飾性,以減法設計弱化量體的存在感,了解總監黃正軒對於格局的重新詮釋。
玄關規劃大容量收納櫃界定落塵區,並拆除局部隔間牆新增儲藏室滿足收納需求。根據風水將佛堂安排在樑柱旁,藉由色彩與廚房隱藏式推門相互呼應,讓機能完美融合於牆面;餐廳線性照明亦化解樑柱的壓迫感。
與現代新成屋相比,老屋和中古屋公設比較低,可使用的實際坪數稍佔優勢,但傳統住宅建築採光不佳、隔間封閉和管線老舊,則需要花費較高的基礎工程重新整頓確保未來使用的安全性與舒適度。面對老屋與中古屋擁擠的老式封閉隔間和侷促動線,樺設室內裝修設計李羿樺總監在以下三間案例中,皆調整了老屋格局,用輕隔間取代傳統實牆找回老屋坪效,現在就一起來看看這三間20-30坪老屋與中古屋的改造秘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