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馬修·布魯克斯(Matthew Brookes)出生於英國,但成長背景遍及南非、紐約及巴黎,曾遊歷於世界各地的他,品味與喜好也從多元文化背景下體現。而他想擁有一間經典的法式公寓,空間裡充滿巴黎的感覺,且四面八方都散發魅力,在巴黎瑪黑(Le Marais)的住所實現了他的夢想。
家除了是讓我們一天的忙碌、緊張能卸除,得到放鬆的空間之外,也是一家人能夠互動團聚之處,蒔築設計朱皇蒔總監提到藉由開放式空間與設計細節能讓居住成員彼此的情感更為緊密,今天就以精彩的三個例子為我們呈現。
一間房子會稱為「家」代表著不僅僅是我們住在裡面,而是生活在其中,並且與家人有著緊密的連結與互動。「一個家要能讓家人有著良好溝通,能時常聚在一起享有互動,應該要努力發掘空間,創造場所內涵」大涵國際趙東洲總監說道,要如何落實?這次趙總監將以這間實現屋主夢想的80坪簡約大宅,體現空間引導行為的設計精神。
現在人生活忙碌,即使是家人每天相聚的時間也十分短暫,如果家中格局還是每人一間套房,相信彼此的感情只會越來越疏離。知域設計認為家是聚合家人的生活與重心,這次將以三代同堂與單身宅兩個截然不同的案例,打造出屬於自己和親友的團聚空間。
29坪現代風宅邸,是滿佈歲月痕跡的老屋,因本身的狹長格局,導致通風不良、採光不佳的缺點。設計師考量即將入住的2大1小的小家庭需求,重新調整格局、動線,打造美感與機能兼具的暖心居家。
源於 18 世紀的新古典藝術講究和諧、沉穩的色調、低調典雅的淺浮雕、以及新舊元素交融的家具,時至今日設計師更常將不同的風格揉合進新古典之中,以營造豐富又有層次的室內設計。此次擅長新古典風格的蒔築設計即是在這 30 坪新古典居家中,將經典三元素與現代風格交織出典雅又吸睛的組曲。
僅有14坪的小坪數住宅,有著空間狹小、樓高低矮等窘境,面對屋主期待的2房2廳格局,設計師以自身手法化解場域本身的不足及缺陷,以類閣樓的方式作為格局規劃的主軸,不僅可重複利用空間坪數,更兼顧居宅空間的變化及可看性。
對於多人共居或是有會客需求的住宅來說,公共空間的開闊度,以及能讓家人們互動機能的多元性十分重要,如果屋況採光差、通風不良,住起來容易感到煩躁、彼此產生摩擦,樺設設計李羿樺設計師認為:想要有舒適自在的格局規劃,必須能夠凝聚彼此間的緊密聯繫,在裝潢風格,容易面臨到因家庭成員眾多而牴觸到個人審美觀,所以在設計風格的掌握上,建議使用:現代風、簡約風、黑灰白配色去著手,取得皆大歡喜的全齡宅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