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點子設計認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本來就不同,因此想要和別人家擁有不同的設計可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鄭明輝設計師也一直秉持這樣的初衷完成每個設計,而當生活的空間中囊括不同年齡的使用者,在設計上更得將其所需整合,以下將透過6個方式告訴我們親子空間與三代同堂的設計訣竅。
這間位於巷弄內的老屋,伴隨一家人成長 40 年,不僅是屋主的起家厝,新婚的大兒子也選擇繼續在此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但因為房子老了,問題也多了,漏水、壁癌日漸嚴重,加上考慮以後未來三代同堂的生活,需要更符合生活機能的空間,因此太硯設計針對老屋問題重新調整,並賦予切合需求的設計。
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走進書店打算買本雜誌就結帳離開,卻默默拉開了椅子坐下來,靜靜地多翻了好幾本書;總是不自覺地走進某家咖啡廳,循著那一方角落,獨啜片刻午後時光。細細回想,留住視線、為其佇足的似乎不光是那些文字或是一杯咖啡的醇香氣息,更是因空間元素堆砌起的氛圍情調,流瀉出加乘於產品與服務予人別樹一格的獨特訊息,使人眷戀流連。
「型隨機能」是一句設計名言,亦是開創工業革命設計思潮的先驅包浩斯 Bauhaus 最為經典而核心的精神理念;即使包浩斯僅存在曇花一現的十四年,盡管曾隨著人們追逐審美品鑑的價值觀而在表象上看似顯得逐漸式微,實用機能主義因著追求理性與感性的並存本質,在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圭臬之後,以自然有機的姿態與裝飾美學始終維持熱絡的維度,以完美包容性自然地契合未來科技智慧潮流,在空間設計這與人們生活最為形影不離的領域尤為突出體現,不斷將機能美學推臻更為成熟的層次。
大千百態藝術創作中,最教人讚吁精妙之處,通常是那有意而為之的「留白」;看似空無一物,卻讓人無住而生其心,無聲勝有聲;看似無用,卻起了隱性大用,叩醒未曾意識的自覺,喚起更深層次的探索。若將「留白」藝術理念嵌伏於生活空間當中,又將濺起怎樣的水花呢?
擅長以簡約風設計帶來自在氣氛的拾隅設計團隊,面對這間 23 坪老屋也秉持著 less is more 的理念,從公領域走到私領域,純淨白牆上與木材質搭配拿捏得宜,清新且不失溫暖,格局開放卻保留豐富的生活機能,改善老房子居住品質,打造放鬆又有品味的生活空間。
「住了 20、30 年的中古屋常有漏水、管線老舊、採光及格局不符合使用的問題,也是適合考慮重新翻新,讓居家更為安全且舒適的時候。」竹村空間魏立彥總監說道,這次竹村空間透過三個舊屋翻新的個案,針對風格、漏水與採光格局一次解決老屋所有問題。
這間 70 坪的現代風居宅,是兩代居住具有傳承意味的住所,因為男屋主喜好極簡風格與沈穩色系,璧川設計以密斯凡德羅的巴塞隆納展覽館為繆思,於簡單的空間造型搭配富有表情的建材,透過賦予機能的設計搭配特殊異材質展現,加上跨時代的建材不僅滿足屋主對新家的想像,也串連起不同世代對空間的歸屬感,在現代年輕的住宅之中訴說著老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