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了北市都會的壓迫感,李育奇與劉薇君決定回到廣闊的蘭陽平原,找回人與自然最直接的互動與感動。穿越狹長的雪隧,這是我第三次為了採訪,來到宜蘭這個遼闊的平原城市。還記得乍聽自然度假風格時,第一時間躍進我腦海的就是國外Villa那金黃色的日光、明媚的風景,以及總是讓人分不清室內戶外區隔的落地開窗,但台灣是否真有這樣的房子,我存有許多疑惑。
天氣愈來愈熱,誰不想在家裡看到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致,最好把整座森林都搬回家──即涼爽還可以消暑,最重要的是每天一開門就呼吸到新鮮空氣,想到就心曠神怡!!恨不得馬上按下數十個「讚」!但是想要一開門就看見大自然,不是有錢如郭董,可以砸銀子跟大安森林為鄰居;就是搬到鄉下跟陶淵明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窮農夫。啊~~人生真是一連串的掙扎與矛盾,不過看到大湖森林的綠意樂活自然設計,怎樣都要把綠意延攬入內,因為這才是生活的王道啊!!
裝修設計真是一件累死人的事!」電視媒體工作者陳重遠笑著說,一直夢想擁有一棟完全自己設計規劃的房子,從多年前第一間小公寓套房開始,陳重遠就無師自通搭配家裡的家具及細節規劃,如今搬到這棟位於宜蘭冬山鄉郊區的三層樓透天住宅,更讓他一手包辦所有的裝修工作。
居家的個性和氣氛不只取決於室內的設計,和房子周圍環境的互動也存在密切關連,大型的新建社區案,比較能夠將戶外公共空間一起設想規畫,但多數既存的居住環境,要如何在已經有限的生活空間裡,再挪出額外區域和戶外維持良好互動?
這個位於烏克蘭聶伯城的現代小公寓,空間格局包含幾個區域、玄關、衛浴、衣櫥,客廳與一個雖然小,但功能強大的廚房及餐廳,透過一面可以滑動的軌道隔牆展現空間區隔及機動性,原本的兩間臥房,則因為隔間太狹隘而拆除,將原有空間結合陽台,改造為一兼具有更衣空間及閱讀書房的大臥房,也讓陽台外推多了更好的空間運用。
閣樓公寓向來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無論是開創自我風格,還是打造多面向品味,只要放下迷思,總能令人刮目相看。我們在Per Jansson發現這戶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迷人設計,突破格局限制,將傳統閣樓元素結合當代裝修的新思考,呈現家的性格,同時懷抱家的閒適可人。
很難令人置信,這是19坪小屋,而且這麼舒適好看,位於瑞典哥得堡市,兩房一廳加廚衛的簡單格局裡,仍然有許多聰明的北歐想法,對他們來說實用、好看必須兩者兼顧,主廳沐浴在明亮的環境裡,節能又開朗,歸功於高度足夠的大窗和雙開門,從外陽台邀來自然光和流動的南風;廚房在窗邊留了四人座小桌,清爽的壁紙和層架讓這裡也可以是一個溫馨親密的聚會空間,
不少人喜歡將陽台外推以求創造更多室內空間,但是,陽台其實是室內與戶外的緩衝,對位處亞熱帶的台灣來說,陽台還能給予室內很好的隔熱效果,屋主也能在此放置盆栽、曬衣服、享受半戶外空間,陽台絕對是值得保存的一大重點空間!禾創室內設計深知陽台的重要性,看設計師如何保留陽台空間,並且透過不同設計變化,賦予陽台更多面貌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