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
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
在繁華的高雄亞灣區,一間擁有無敵海景、可眺望港口風光的高樓景觀宅,經由城藝空間設計黃淑菁總監巧手改造,耗時半年多精雕細琢,從原始毛胚屋蛻變為一座融合現代美學、智能科技與藝術氛圍的高端度假宅,媲美墾丁度假飯店,屋主除了度假需求外,也常招待親友,對空間的格局、光影與收納有極高要求。
自然不只是風景,也可以成為家的節奏與溫度。在兩件位於台東的自地自建透天宅中,日作設計以基地環境為出發,融合空間動線、光影風流與感官體驗,打造出與自然共處的住宅樣貌,本文歸納五個關鍵策略,帶你一窺「自然舒適的透天宅」該如何實現?
重視生活品質的屋主,購買157坪的毛胚屋,希望打造一個能給全家人自在生活的理想空間,與設計師溝通需求,設計師發揮毛胚屋的一大特性,從零開始,量身訂做一個真正無障礙、符合所有家庭成員需求的現代風輕奢美宅,妥善擘畫格局、多元異材質拼接、美型收納、色彩搭配等,並加入智能設計,讓生活更便利,細緻規劃每一處細節,實現兼具生活美學與機能的理想生活。
這間20坪兩房一廳小宅,打破一般北歐風以淺色系為主的印象。設計靈感來自義大利卡羅維尼奧夕陽灑落在米色石灰石建築的溫暖畫面。設計師用紅色板材和大地色礦物塗料,營造沉穩溫潤的氛圍,搭配金屬燈飾增添現代感。空間以大地色為基調,結合不同材質的地坪和灰鏡,巧妙分隔開放格局,創造出一個充滿故事與溫度的舒適居所。
33坪混搭風美宅,承載著一家三口的日常與想像,設計核心圍繞「通透」、「採光」、「自在感」,融合現代感與生活機能,不僅讓家庭成員彼此互動更加緊密,也讓日常更具溫度與彈性。
在台灣,如何真正實現日式生活?面對文化與環境的差異,文儀設計總監李紹瑄,以以實用機能、自然共生、簡約線條與光的侘寂哲學,構築隱而有感的美學,讓日式精神落地成為生活日常。
32 坪的現代風居所,對於屋主而言,期望家是一個沉靜舒適,也富有美學層次感的生活空間,能夠在日常中細細品味。因此設計師以灰調為主題色彩,結合前衛粗獷的石皮材質、深醇的木質調、細緻的金屬等元素,再搭配照明和光影的變化韻律,賦予沉穩自然,亦具有時髦個性的風格基調。
位於高雄的 34 坪新成屋,是父母為遠道而來求學的女兒精心準備的第三個家。 不追求現代華麗的裝修設計,而是挑選舒適自然的侘寂風格,著重的是材質本身散發的自然肌理,以及隨著時間緩慢移動的光影變化,希望流暢的空間動線,願女兒能在結束一天的課業後,推開家門的那一刻,感受到被溫柔擁抱的安心與歸屬,找到沉澱心靈的寧靜角落,感受家最真實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