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格局破碎、採光不佳的37年老屋,即將變身為五口入住的親子宅,設計團隊在41坪空間裡,以小家庭所需的機能性為核心,發展爸爸嚮往的客廳雜誌牆、媽媽期待的中島大廚房,以及小朋友隨心所欲創作的塗鴉牆設計。此外,以淺淡的暖調色彩為基底,透過柔軟流暢的圓弧造型,打造百看不膩的簡約混搭風,也能避免孩子發生碰撞意外,刻畫安全感滿分的居家場域。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風貌,而每個家也該擁有不一樣的味道!位於台北市的 32 坪新成屋是標準三房兩廳兩衛格局,為了隔絕都市喧囂創造寧靜的生活居宅,公領域採取開放式設計,以大中島連接餐桌創造另一個主宰家人互動、親友團聚的交誼空間。
一家四口所居住的22坪小宅,坐落於新北市淡水,為讓全室空間皆能享有明亮的自然採光與實用機能,選擇藉由客變機會將格局微調,在有限的坪數裡規劃出三房兩廳配置與海量收納,再透過輕淺色調與木質,層疊出清爽的清新木質風氛圍,目光所及都是迷人端景。
一家四口即將入住的新家,原屋況為一間25坪的中古屋,為讓兩名小孩能安全又自在的成長,選擇於入住前將空間翻修,先拆除不必要的一房,化為書房使用,再透過溫潤木質與全室平整地坪,建立帶有現代語彙又安全高機能的完美生活。
「找不到比家更好的度假空間」。是這間27坪北歐鄉村風居宅的最好闡述。因為屋主希望能在假日時有個放鬆休息的空間,加上喜歡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共渡美好時光,因此期盼引入渡假、閒適語彙於此空間之中,成為假日一家四口與家人、好友們共聚的秘密基地。
「有效的收納,能最大化地運用每寸坪效。」隨著時代變遷與日益高漲的房價,導致如今的居住坪數受限,收納便成為居家空間內至關重要的課題之一。樂沐制作空間設計 陳聖元、黃子庭設計師認為,除了考量居者的使用習慣與需求,更要構思每個場域適用的收納方式,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網友認為最難收納的四大空間:玄關、廚房、樓梯及書房,該如何規劃吧!
隨著時光流逝,為人們遮風避雨的老宅,也逐漸老去,為讓年邁空間繼續陪伴未來的幾十年光陰,屋主一家選擇將老屋翻新,透過室內設計化解收納不足、空間感壓迫與管線老舊等問題,並佐以屋主喜愛的北歐元素,一筆一畫勾勒新生樣貌,再次證明老空間也能舒適生活。
眾星劃過天際,照亮了暗夜;而那一瞬即永恆的愛,則常駐在這三代共居的別墅中。歐德設計師沈慧玲以靈活彈性的格局思考,透過混搭手法與理性有序的佈局,在現代輕奢與古雅美學中,建立起生活的多元概念,使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獨立性,感受由內而外的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