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讓小夥伴在美得像 Instagram 風格的辦公室上班,心動嗎?小編很榮幸地隨著設計家全新品牌「myhome 設計家」 進往了我們在上海黃浦區雲南路的時尚辦公室,就讓小編來為設計家兩岸的小夥伴們介紹我們上海 WeWork 聯合辦公環境吧!
在忙忙碌碌的都市中,你想要擁有一處專屬空間,活出自我瀟灑態度嗎?熱愛旅行、大自然和戶外運動的個性男屋主,找上以嚴謹態度著稱、擅長打造最符合居住者風格住宅的劉孟驊設計師,在這次設計中,他改造一處 20 年老屋,融入屋主旅居國外時的紐約都會風情及旅行時的回憶,為他帶來獨具個性魅力的都會宅邸。
嶄新的現代風格雖然受到大家喜愛,但還是有少數特立獨行的人對於復古風格情有獨鍾,甚至把自己家重新改造成復古設計。本案是著名調香師 Holladay Saltz 和丈夫 Sam Saltz 位於紐約哈林區的住所,這個紅磚屋大小為 780 平方英尺(約 24 坪),內部充滿了混搭風設計。
不滿 24 坪的現代風小家,設計師除了透過設計手法替小空間延攬放大感以外,也透過別出心裁的色彩計畫,讓空間呈現有如歐美居家雜誌的視野,搭配著高彩度、高對比的家具點綴,詮釋紐約都會般的居家氛圍,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空間內,讓廳區呈開放型式,使小空間可延攬更開敞的視野,並透過地面材質差異,來區分客廳
曾是巴西版VOGUE的御用插畫家 Vita Yang(楊謹瑜),可說是插畫界的台灣之光。2017年下半年度,Vita Yang微笑揮別在台灣日漸茁壯的插畫事業,勇敢與先生移居紐約,挑戰更高難度的環境,決心畫出自己的世界之路,讓我們來看看她在紐約的工作室吧。
位於紐約曼哈頓下城的翠貝卡( Tribeca ),有一間由 Andrew Franz 設計的工業風格屋案。這個 1884 年就已經建造的頂樓倉庫及屋頂被設計師重新整理,改為宜居空間,更增設開放式娛樂區、打造通往外部花園的流暢動線。
在 180 坪商業空間內,設計師利用「街區」作為設計發想起點,以小酒館、仿古皮沙發、燈泡等建構微型城市,塑造獨特的用餐環境,予人彷彿身處紐約的意象氛圍,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整體架構以天花造型為基礎,透過水泥樓板、結構樑、輕鋼架等,佐以管線外露設計手法,呈現高低轉折的生動線條,呼應地坪材質的變化,
小時候在美國長大,一直以來都習慣與大自然為伍的楊禾聿Kevin設計師,曾經借住紐約親戚家,本來以為都會區封閉又無聊,沒想到親戚家是以舊倉庫改造的住家,不但有大片窗戶迎進滿滿的自然光,連看似隨意的傢俱擺放,都能與室外景致結合,整體的開放空間給人的感覺就是──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