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居家裝潢來說,流行的風格元素與亮色搭配雖然耀眼但容易看膩,唯有一些建材堆疊出的空間能跨越歲月的考驗,讓人即便住了十幾年依然覺得舒適而安心。43 坪大空間以屋主求學日本的經驗為根基,藉由大量木質元素建構出日式宅邸的寧靜,連帶將日式設計最擅長的隱形收納運用在書房臥榻、牆面,再混搭鏡面、鐵件、石材與風格線板,形塑能陪伴夫妻倆生活好久好久的人文禪風居宅。
屆於退休之齡的屋主夫婦,期待以這間 35 坪的新居圓滿自己的上半生,在尋覓了多家設計公司後,找上理念相仿的蒔築設計,朱皇蒔總監以多元層次的設計手法,延展出內斂兼具的知性氛圍,輔以綿延全室的緞帶設計象徵屋主送給自己開創人生下半場的禮物。這間新成屋格局建商配備原為兩房,考慮到屋主成年的兒女,假日常會回來同住,因此多增一房滿足需求,而原本開放式的空間設計,場域之間顯得模糊,朱皇蒔總監透過加法設計,將公領域的玄關、客廳、餐廳、書房做出區隔,並使用穿透式及隱形的手法,例如玄關設立門框裡外通透,或是書房與客廳的鏤空牆面設計等,在滿足場域界定之餘也能達到放大空間視覺效果。
總是滿足屋主想像的楊謹安設計師,藉由元素運用與視覺比例等面向,轉化空間實際樣貌,透過乳膠漆、超耐磨木地板、鐵件、茶玻、鍍鈦金屬、木作貼皮、烤漆、樂土、鋼刷木皮、系統板材、大理石、磁磚、皮革、石材、繃布等物件堆疊,擘劃屋主專屬的個性現代宅。
位於東部坐擁好採光與好通風的獨棟透天,最好的設計就是凸顯建築的先天優勢。從機能面著手,居住人口兩大兩小需要充足的收納空間,設計團隊除了規劃一個儲藏室讓屋主堆放行李箱、腳踏車等大型物品外,空間內大部分的收納櫃皆沿牆線規劃,並順著樑柱的走向劃分出收納櫃的區域性;櫃體不落地設計搭配吊櫃與層板不僅讓收納方式更多元,也降低大座櫃體帶來的壓迫感,滿足海量收納同時又能維持寬敞舒適的空間感。
80 坪大的美式風格住宅中,雖然隔了四房兩廳四套衛浴,還有橫越空間的大樑,但透過設計師以弧形修飾樑柱外加將隔間改為通透的玻璃材質,讓新成屋能在不變動格局的狀況下擁有超寬敞的公共區域,還有餘裕將四房中的兩房改造成開放式書房以及多功能客房,讓從事高壓工作的夫妻回到家能擁抱開闊的生活環境、洗滌工作的疲憊,達到全然放鬆。
找出空間特色並與屋主需求做結合,知域室內設計劉啟全、陳韻如、方人凱三位設計師弱化門片分割線保留空間完整度,並沿樑柱嵌入收納機能,將飯店的悠哉與居家生活的溫度包裹於現代風格宅。
老屋公設比新成屋少很多,能利用的室內空間相對大,因此即便新建案如雨後春筍冒出,選擇老屋翻新的買家還是不佔少數。但老屋翻新未必就比較省預算,設計師會透過屋齡與屋況來建議基礎工程所須的翻新項目,另外,針對屋主使用需求有可能會變動格局。上述這些都是老屋翻新必須耗費到的隱形成本,現在就跟著拾隅空間設計看看以下兩間老屋翻新案例做了哪些改造工程,以及改造前後的變化,幫助大家更了解老屋改造,未來與設計師溝通能更順暢,在預算內完成理想的改造案!
80 坪大的現代風宅邸裡,開放式設計下蘊藏巧思,玻璃拉門在開放之中創造空間的隱形界線,投影幕取代電視能更完整呈現空間的設計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