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坪空間對於兩位成人與兩隻狗狗的日常來說,挑戰並不小,但透過細膩的規劃與材質選用,這間現代風小宅展現了小坪數同樣能擁有舒適、完整的居住品質。
這次改造最引人注目的舉措之一,就是拓展了公共空間。設計師將廚房與客廳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流動、明亮、開放的場域,回應了當代生活的方式──開放、連結、充滿光線。但設計並不僅止於開放。Atelierzero 也在其中規劃了一個「私人核心」──主臥、更衣室與套房浴室所在的靜謐休憩區。如此既確保了隱私感,又不犧牲貫穿整體的流暢動線。
翻開設計網站,發現台灣常見的住宅設計:白牆、木地板、電視收納牆,極簡乾淨又舒適。對講究機能、喜愛簡約的屋主來說住得很舒服,但對渴望展現個性的人而言,這樣的空間少了點靈魂。反觀巴黎的公寓中,格局、設計、佈置則是多元有趣,即使一間小小的現代住宅,也能透過混搭設計散發獨特的氣質;而充滿歲月痕跡的老屋,也因為保留細節而充滿魅力。那我們能不能在家中借鏡巴黎人的做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設計感?以下整理四個靈感方向,為家注入更多故事與特色。
能否將僅有 61 平方公尺的巴黎公寓打造成完美的待客空間?對建築師兼室內設計師 Juliette Rubel 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這間位於 Boulevard Richard Lenoir 的典型奧斯曼式切石建築公寓,透過大膽的設計手法、聰明的空間規劃,並以復古與現代家具混搭,實現了令人驚豔的娛樂型住宅。她說:「我想做一場奧斯曼風格的風格練習。」結果成為一個極致時髦的設計示範。
坐落於巴黎 20 區一棟 1930 年代建築的 6 樓,Heros Architecture 改造的 Apartment S 以大膽的建築語彙重新定義了「極簡主義」。93㎡ 的通透空間,藉由光線、結構與材質,打造一個遠離繁雜的都市避風港,證明了克制也能帶來豐富的空間體驗。
「一個人的生活,不需要妥協。」這句話,是陳聖元設計師對這個家的詮釋,也是整體設計的出發點。屋主喜歡黑白風格,設計師則以清晰俐落的配色與格局,打造出貼合單身生活的現代風空間,簡潔而有個性,讓日常變得更舒適。
打開家門就像走進韓劇中?韓國第一家居品牌iloom怡倫家居全新旗艦概念店5/28進駐忠孝新生希望園區1樓!全台第一間還原韓國旗艦店,以台灣常見的居住坪數15坪空間為出發,透過room to room的動線規畫,讓大家在逛店的同時,彷彿就走進一間間真實生活中的家,而每個區域都有獨立情境與生活主題,更讓人沉浸式體驗「公寓」、「客廳」、「臥室」、「餐廳」、「兒童房」及「書房」六大區,把展示空間自然連結到自己的生活場景中,進一步思考家具與生活的關係。
面對民生社區這間屋齡近 50 年的老公寓,奇拓室內設計師劉子旗與高紫馨首先著重於解決老屋常見的結構問題,處理了外牆漏水、壁面劣化問題,並將老舊管線全數換新,透過全面的翻修與防水工程,為老屋打下堅實的基礎。32 坪室內空間設計上規劃 2+1 房,並以半高電視牆與玻璃折疊門優化空間感、引入絕佳採光,更將戶外的綠意景觀延攬入室,創造出一個促進家庭成員交流互動的共享空間,成功賦予老屋全新的生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