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台北市的 25 坪預售屋,是屋主夫妻為未來與已婚孩子共居所做的準備,為消弭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差異,設計師在預售階段便巧妙地將格局調整為 2 房 2 廳 3 衛浴的雙套房配置,不僅確保了各自的隱私,讓彼此的生活互不干擾,再搭配沉穩百搭的白灰色調,以優雅的美式風格為設計主軸,加入多元異材質拼接,讓空間在視覺上更加和諧,實現兩代同堂共居也能和樂融融的理想生活。
在台北,擁有一間三五十坪的住宅已經算是十分舒適,若是擁有整棟專屬於自己的獨棟住宅,那居家生活肯定就像是度假一般!這間 110 坪的現代風透天別墅屋主為知名KOL,結合私人住宅與招待所的複合式設計,將大理石化為牆面藝術,鍍鈦金屬和皮革、實木混搭呈現出現代都會風格,不僅能化身為款待親友賓客的時尚招待所,更讓日常生活像是入住五星飯店一般舒適自在。也因為這樣的細膩設計,獲得素有「歐洲設計界奧斯卡」之譽的義大利 A’ Design Award室內設計獎項。
這間高齡老屋過去在 40 坪的空間內規劃了緊湊的 4+1 房,因後疫情時代,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子女嫁娶後雖然沒有長期同住,但仍時常返家團聚。因應居住人口幅度變化,好和設計何佳翰總監整頓好老屋基礎工程後,將格局改為 3+1 房、3 間衛浴,旋轉電視解放客廳、創造多元休閒空間;客房彈性設計優化採光外、也能作為客房與遊戲房使用,讓主臥享有日光臥榻、私人辦公區與獨立更衣間,還規劃五星飯店等級的衛浴空間,改寫退休宅刻板印象,創造度假感與安全性兼具的現代退休宅。
台北寸土寸金,在追求公共區域寬敞舒適的同時,只好壓縮臥室空間,既然房間已經坪數不大了,那好好規劃就變成最重要的事!現代住宅規劃三房的狀況下,房間通常都是 2-3 坪而已,而一張標準雙人床尺寸(152x188cm)就佔據了約一坪大小,而最基本要預留至少 60-65cm 以上的單邊走道才不會對生活動線造成壓迫;坪數較小的客房更是需要對床鋪、櫃體等尺寸斤斤計較。本篇將介紹各種臥室規劃尺寸小技巧,在有限的空間打造實用機能,保有生活應該有的舒適感。
坐落於新北市的22坪新成屋,為一家三口與毛孩們的未來居所。居家辦公成為常態的男屋主,希望能打造兼具開闊感與靜謐氛圍的生活空間,參拾柒號設計 張智傑總監先捨棄既定的臥房隔間,納入齊備的3房1廳2衛格局,為公領域爭取更充裕的行走軌跡,同時於立面、轉角等處挹注柔美的弧形線條,無形昇華了孩童的居家安全,也讓侘寂風多了點溫柔、療癒氣息,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間 18 坪新成屋在屋主購入之際,即面臨前屋主「客變」所遺留的空間桎梏,導致格局完全不符實際生活需求。尤其一條橫跨公共區域的巨大樑柱,更是成為空間動線與視覺上的最大痛點。構設計改造聚焦於「顛覆既有格局,極大化坪效利用」,大刀闊斧地調換主臥與客房的位置,提升空間只用效率;電視半牆在有限空間界定多元機能。公共空間透過材質的延續串連不同場域,營造出一種靜謐有序、層次豐富的文青生活場景。
屋主追求卓越的居住品質,購入台北忠孝復興核心地帶「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鑽石塔的2戶豪宅,合併為雙拼住宅,並委託設計師進行第二次合作規劃,設計師保留建築四面採光優勢,量身訂製生活習慣擘畫格局、運用多元異材質堆疊空間氣場、機能整合彰顯品味,客製高端需求等,以精鍊的設計詮釋對生活的深度與溫暖,讓三代之間既能共享時光,也能保有專屬空間,展現豪宅恢弘大器卻又不失柔美的低調奢華,塑造最理想的住宅典範。
談到收納,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畫面是密密麻麻的櫃體與塞滿雜物的抽屜,但對知域設計而言,「收納」不僅是空間整理,更是一種與生活對話的美學,此次特地精選4個住宅案例,從隱形櫃門、展示兼容的層架、到多功能起居空間的架高地板等,提供5種收納靈感,讓日常物件也能融入空間美感,優雅儲物、從容生活。